4月23日下午3时许,平阳黄汤茶叶推介会在素有“北京城市名片”之称的老舍茶馆举行。此会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平阳县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发起,在北京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下面是笔者的实录——
北京老百姓说:
“平阳黄汤,为北京人送‘茶寿’来了”
一
欢迎你, 平阳黄汤, 重返北京!
一百多年前的清代,你曾一度是贡品,给皇宫大臣们品尝。你,“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这“三黄”的特色,本与黄旗、黄帽、黄马褂是很相配的,怎么在不经意间就销声匿迹了呢?是因为吴裕泰,还是张一元?
其实,被列为“中华老字号”的吴裕泰和张一元,都是从安徽偏远的穷山僻壤打进北京城的。前者是1887年(光绪十三年),后者是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论时间,不一定比你早吧?可是,他俩的茶业为何越做越大,名声越来越响?仅翻一下张一元茶庄,原来还有个传奇。第一任掌门人张文卿,开始是个买卖商,积攒了一些钱,后来迷上了赌博,败光了产业。濒临绝境之时,他偶然间从口袋里摸出了惟一的一元钱纸币,托朋友从南方买了点茶叶,自己弄了点茉莉花熏了熏,在大栅栏摆了个小摊,颇受买主喜欢,小买卖愈来愈兴旺。过了两年,他在大栅栏里边自己盖了间房,门脸稍加修整,办起了茶庄。他总是告诫后人:“梦想天上掉馅饼,赌博只剩一元整,茶叶包容有耐性,汤液清清涤混沌。”
可见,潮水有涨有落,唯顽强坚持,才有延续百年的响亮品牌。
二
北京是首善之区,最讲究礼仪。北京人现在最爱喝茶,也最爱用茶来招待客人了!
佩服你足够的眼力,选准老舍茶馆。老舍茶馆,是国内顶级茶楼,有“北京城市名片”“京味人文地标”之美誉,是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精品的一个特色窗口。它借了京味著名作家老舍和他的名著《茶馆》之名,做足了老北京的特色品牌,极尽了老北京的特色服务。自1988年创建以来,以老北京特有的风味,接待了基辛格、老布什等世界政要47位,接待中华游客200多万。而今, 你重返北京在老舍茶馆登陆,并庄严宣告:百年前曾经的贡品,今以其“白心黄叶”“浓而不涩”“厚而甜醇”“香高持久”,面向大众 ,与老北京人习惯的“大碗茶”亲密吻合了!
北京人为老人祝寿,有喜寿、米寿、白寿、茶寿之说:喜寿77(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88(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99(百字少一横为白字),茶寿108(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你,为北京人送来了茶寿!
三
这茶寿,不只从茶字结构上解,从中国茶文化上还有很深的渊源呢。北京人大多熟悉有关茶的神奇传说:
其一,古时候有位老和尚病了,久治不愈。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托梦给他,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早去候在一旁,及时采摘三天,得一两,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老和尚遵嘱,得茶一两有余,煎汤服用,没喝一半,病即痊愈,须发眉毛由白转乌,以至熟人相见,不敢相认。
其二,据《旧唐书·宣宗纪》记,唐宣宗时,洛阳来了位130多岁的僧人。宣宗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 宣宗会意,这长寿的秘诀,原来就是多饮茶。
四
北京人文化品位高, 爱茶,或许已经胜过了爱酒。
他们熟悉,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饮茶可降低过多的胆固醇; 茶富有多种营养,饮茶能满足人体对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茶能促进血液循环,茶中含有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咖啡碱、儿茶素、维生素类、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物质;饮茶,对防治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有明显的作用;还能预防黑色素沉淀,且使吸烟的害处减至最低限度。
北京老百姓也相信,喝茶对吸入雾霾有一定的消解作用。你这来自青山的平阳黄汤重返北京,也为北京人消解雾霾,增添了更多信心。 (老鱼)
【北池子语】
郑板桥请教一位禅师:何谓友?禅师答:友有四种,一如花,艳时盈怀,萎时丢弃;二如秤,与物重则头低,与物轻则头仰;三如山,只要你肯攀,借高望远送翠成荫;四如地,默默承载,一粒种百粒粮,平实无怨。
供稿:温州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 陈海鹏 编辑:杨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