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专递】
西城区学校食堂后厨也“直播”了?
学校要开放后厨直播啦!一边在学校食堂吃饭一边可以看到厨房加工的全过程。6月30日前,西城区176家公办和民营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都将向社会公示食品安全基本信息,并通过透明厨房、视频厨房、网上厨房等形式实现食品加工操作过程可视化。这是西城区教委及食药监近日启动的中小学食堂“阳光餐饮”工程。
海淀区80余邮局办便民菜站
随着快递业务广泛开展,市民到邮局去的次数明显减少。但是,海淀的部分邮局却每天都能迎来不少市民。这些市民并不是去邮局寄信,而是来买菜的。据悉,海淀区商务委和邮局合作,利用营业厅闲置空间开办便民菜站。今年3月份以来,海淀邮政局已开设菜店80余家。
首都机场安装监测设备,严防无人机
近来,成都等地发生多起无人机“黑飞”侵扰机场运行、导致多架次航班延误事件。实际上,无人机“黑飞”已经成为各大机场面临的共同难题。首都机场相关负责人透露,除了加强人员巡逻检查外,目前已经开始安装监测设备,严防跑道两端等关键区域被无人机侵入。同时,本市地方法规也在修订中,无人机“黑飞”将被明确禁止。
10条主干道将建“绿波带”
今年,长安街、平安大街、运河西大街等10条主干路将推进“绿波带”建设,二环到通州将启动“绿波走廊”建设。从交通部门获悉,为了快速疏散城区车流,绿波路段的出城速度会快于进城。同时,为了配合绿波道路建设,北京市所有信号灯将逐步实现联网控制。
【温商风采】
温商新生代北京逐浪弄潮创造新天地
炫酷的人脸识别技术,时尚的影视制作,覆盖各个新兴领域的投资触角……在北京,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在改变温商留给人们的传统印象,而在变革中担当先锋军的,正是勇于创业创新的温商新生代。近年来,在市政府驻京联络处与北京温州商会的指导下,他们以传承温州精神为宗旨,用新科技新观念将商业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用开放式的思维去融合各种优势资源,在北京逐浪弄潮,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林直荣:为国漫崛起自砸千万
来自平阳的林直荣,其家族从事矿产开发行业,但他却毅然来到北京,追逐自己的动画梦想。去年,由他打造的“猫村狂想曲”一经发布,便引起了文化产业领域的诸多关注。今年7月,这部具有温商基因的国漫新作,将正式登陆各大平台。在林直荣的公司,你找不到任何矿老板的“有钱任性”,只能感受到他集聚行业顶尖人才的专注,与对接资本寻求壮大的专业。
徐持衡: 研发人脸识别技术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温籍90后学霸徐持衡,与同事们共同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如今已广泛运用于智能手机、安防监控、金融等诸多领域。他们的Sense Time(商汤科技)公司成为各路资本追捧的热门,继去年拿下任泉、李冰冰、黄渤等明星共同创办的Star VC基金数千万美元投资后,近期又将发起新一轮融资。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徐持衡不仅是这家公司的技术担当(主任研发工程师),也是公司的颜值担当——公司大门的背景墙展示的十多张员工面貌照片中可以找到他。在徐持衡身上,你很难感受到传统温商“创业当老板”的执着,但他对技术的追求与执着却与温商精神一脉相承。
方氏兄弟: 投资触角覆盖新兴领域
传承与创新同样也是新生代创业的主题。在北京,方氏家族的两代温州人的现状就是一个典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来京创业,方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钦佩用近30年时间缔造了一个产业遍及制造、投资、商业开发的企业集团。而他的两个儿子,方逍和方遥,也正逐渐继承父辈的“衣钵”,哥哥方逍目前重点关注着海外地产投资咨询业务,为中小型国内开发商出海以及个人海外投资提供最佳方案;弟弟方遥不久前投资的设计师品牌集群“AMAZING空间”,刚刚在北京王府井落地。作为北京温州青年联合会会长,方逍在为家族企业开拓新领域的同时,也担当着带领商会新生代成员共同转型发展的重任。
【观点】
中国如何建设“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
近几年随着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中国应该如何去建设这个共同市场呢?有专家强调,核心是政府要做政府该做的事情,要为市场经济搭桥铺路,而不能直接操纵项目。
一个大国政府要想立足于世界,一是要有点胸怀,二是要有点情怀。胸怀,就是要能把握区域发展计划,要有大的目标;情怀,是要求中国必须有自己的世界观,你看世界的方式要与别人不一样,并且能够让各国理解,这就是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的基础。
那么,有了这个共同市场能做什么呢?
第一,市场繁荣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但又无关。基础设施是条件,有了条件还要干事才行,所以市场的繁荣靠的是五行八作,靠的是民营企业的大批进入,中国是这样,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经济也是这样。因此,共同市场的建设可以解决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问题,这等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大市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基础设施建设依旧是他们的天地,因为这些国家经济的起飞,为搞基础建设项目保了险。
第二,解决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金融问题。发展需要投资,只靠中国政府的优惠贷款是肯定不够的,国有企业的项目,说到底也是靠政府优惠贷款吧,但受援国最后债务上升了,通胀上去了,货币贬值了,肯定不是好事,最好能让两国的经济和财政有个良性循环。共同市场的建设正好可以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在中国发人民币债券奠定基础,这是可以在共同市场框架协议的基础上解决。
这些国家拿了中国的钱,买中国的产品,用于国内的发展,积累财富,不但两国政府可以这样做,更有意义的是,他们的企业界也可以这样做,这样的优惠就可以遍及两国社会基层,减少腐败和政治纠葛的干扰。至于债券发行,必然会涉及到发债增信问题,这也是他们需要中国支持,答应中国条件的原因。
第三,中国政府可以脱身于项目外交。在政府缔造的共同市场框架下,具体怎么做是市场的问题,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可以按照市场的原则去操作,这样就不会动不动把政府卷入进去搞项目的事情了。这样考虑并不是幼稚,西方国家的政府也涉及到项目,但人家是在有了基本的大原则框架的基础上来干预的,我们则是直接就事论事的谈项目,两者是不一样的。退一步讲,万一项目搞砸了,那也是企业的事情,与中国人无关,与中国政府无关。
第四,中国该有一片自己能主导的区域了。中国现在参加的国际组织都是为外人主导的,谈判过程难过得不得了,WTO就是一例,人家给你设置了重重障碍,你自己主导不了,那当然就会受气了。不过,似乎中国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有主导的这一天,这一想起来就让人感觉丧气。实际上,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只是外交和商贸口,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模式化做法,始终没有超越。毫无疑问,中国要能够主导这个共同市场,否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第五,有利于中国掌握地缘战略筹码。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共同市场,美国愿意参加,欢迎;日本愿意参加,欢迎;俄罗斯愿意参加,也欢迎。包括中亚五国在内,都可以加入进来。关键是,无论是谁,都得按照共同市场的框架协议来办,都得按照中国的原则来办事。这个时候,中国讲话就有分量了,就像一个大国了,真正有了自己的核心利益集团,大家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内部有制衡关系,超越了各国的党派之分,国别之分。
稿件来源:温州驻京联络处 编辑:张升萍 签发:陈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