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速递】
北京市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共享搭建统一互动交流平台
北京市正通过扩大政民互动,畅通信息公开渠道,打造高效便捷的透明、服务型政府。2018年年底前北京市将完成政府网站的规范整合工作,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共享,搭建统一互动交流平台。
为打通政务公开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北京市还在全国率先推出汇集政务资源集中公开的“政务公开惠民便民地图”,集中公开12幅地图,覆盖教育入学、医疗卫生、空气质量、企业办税、政务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市民可查询1630所公办中小学;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2042个医疗卫生机构;672家养老机构;3924个蔬菜零售网点;1342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3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5583个政务服务机构等服务信息。下一步,北京市将根据市民使用体验及反馈丰富地图内容,将其建设成公众利用率高、满意度高的信息服务平台。
海淀区试点设街区责任规划师
海淀区2018年背街小巷整治工作部署会暨街区责任规划师启动仪式日前举行,中关村等5个街道将率先试点街区责任规划师制度,为城市管理与治理探索新的路径。街区责任规划师聘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高水平专家团队担任。试点范围选择在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核心地区,涉及学院路街道、海淀街道、北下关街道、中关村街道以及紫竹院街道。街区责任规划师的职责是为地区规划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撑,为政府、公众、专家和规划师构筑平等对话的途径,尊重市民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共同参与规划建设管理,推动规划有效实施,避免“规划墙上挂”。
昌平区利用建筑垃圾打造再生自然主题公园
3月23日在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多辆满载建筑垃圾的绿色运输车穿梭忙碌,将装载的建筑垃圾投入处置设施。昌平区首个棚改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日前正式投产。该项目将对区域内疏解腾退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置,所形成的再生产品将用于打造再生自然主题公园。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一条综合处置线、一条简易处置线和一条预筛分线,由输送设备将不同的破碎、筛分、分选、除杂设备进行串联、组合而成。这些建筑垃圾投入处置设施后,经过破碎、筛分以及多级分选,生成不同规格的再生骨料。以这些骨料为原料,可以生产出再生砖、再生连锁砌块、再生砂浆、再生混凝土等各类再生产品,从而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循环再利用,资源化率可达95%以上。
【他山之石】
广州市拟活化历史建筑鼓励多功能使用
近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广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试点方案》中提出2018年将建成一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旅游步径,并串联形成一批“既能喝凉茶、又能叹咖啡”的优秀文化景点、旅游特色区,讲好广州故事,展示广州魅力。
试点工作最终将形成两个“一”成果——活化一批历史建筑,形成国内领先、国际水准的精品;形成一套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政策措施。试点方案还鼓励历史建筑多功能使用,支持通过开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咖啡馆、特色餐饮和民宿等方式,多功能利用历史建筑。如位于荔湾区的诚志堂货仓原本是与太古仓同时代的百年货仓,其旧址现在已经被改造为太古新蕾幼儿园。
【瓯越在线】
北京温州商会组织会员代表赴汉能控股集团参观考察
去年,由北京温州商会组织的系列名企考察活动,受到了会员们的普遍欢迎。为满足大家要求,3月20日,北京温州商会2018年度名企考察活动,首站在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启。温州驻京联络处主任陈海鹏、在京温商党工委书记陈南昌、北京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陈邦忠率北京温州商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代表、秘书处工作人员及温州驻京联络处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受到了汉能控股集团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全球薄膜太阳能发电领先者,致力于“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北京,员工目前已达到15000人,在全球各地均有分支机构,业务横跨水电、风电、薄膜太阳能发电、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目前,汉能水电装机已超6GW,风电装机131MW,薄膜产能已达到3GW。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商业奖项——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业》(MIT Technology Review)“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评选结果揭晓,汉能位列第23位,成为国内能源领域唯一上榜企业。
北京温州商会考察团一行,在梁洪涛副总裁的引导下,参观了汉能控股集团总部和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了解了汉能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资本运作、党群建设、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并亲身体验了全太阳能动力汽车、BIPV幕墙、TPO防水卷材屋顶等全球顶尖科技应用。
随后,双方举行了座谈,就加强合作进行了交流。座谈会上,梁洪涛副总裁对集团的技术、产品、战略布局进行了讲解,并重点介绍了汉能控股集团在薄膜太阳能核心技术、产业化能力、研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及取得的成绩;北京温州商会会员代表则围绕着清洁能源高速发展的现状、市场前景进行了探讨。双方还针对国内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及国内外新能源领域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交流了意见。
【时事观察】
深企推出共享快递包装箱
3月23日,由深圳市丰合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丰合物联”)主办、深圳市生态经济促进会协办的“快递宝”产品发布会举行,以减少资源浪费、构建循环经济、打造美丽深圳为理念的绿色循环快递包装箱首次向公众亮相。
一、减少浪费,解决快递资源浪费难题
快递包装箱产品结构新颖独特,完全不需要使用胶带和填充物,同时具有轻便、便宜、防盗拆、结实耐用等特色,适合各种快递使用场景。丰合物联计划投放300万个“快递宝”共享包装箱。投入使用后,一年可以减少3.65亿个纸箱的使用,相当于少砍300万棵树木,同时可以为电商节省2—3亿的包装费用,为一线回收人员和回收网络企业创造3.6亿服务性收入。
快递行业产生的垃圾主要由纸箱、胶带、塑料袋、聚合物填充材料等构成,分布地点极度分散,还同时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合,回收处理十分不便,给城市垃圾带来了极大的增量,成为了建设绿色城市的一大障碍。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总共产生400亿以上的包裹,使用超过3.3亿卷胶带,这些胶带可以环绕地球超过500圈,产生超过4600万吨的快递垃圾。从深圳市的快递业务情况来看,每天发出包裹600万件,收到300万件,相应在深圳落地的垃圾每年超过10亿件。
二、开拓新型商业模式,推动绿色共享经济
“快递宝”采用“以租代售”、回收计酬和共享使用”的商业模式,租金按使用次数计算低于纸箱采购价格20—30%,这不仅节省了电商的包装费用,也让快递接受者、快递回收人员获得报酬,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循环快递包装箱的回收率。
目前快递宝已初步构建了一个运行有效的回收网络系统,该系统以丰合物联和邮政速递深圳分公司为骨干,未来将发展100家深圳本地的物业管理公司和1万名社会回收员,构成回收末端网点。同时也将发展1000家品牌电商,向其逐步投放300万个“快递宝“共享包装箱,实现快递包的共享循环使用。同时,丰合物联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开发出了简单实用的APP——“快递宝”共享包装箱管理系统,利用二维码等手段对每一个包装箱进行追踪管理,保证包装箱即使在报废后也能够进入工厂做无害化处理。
目前,深圳丰合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已经与顺丰速运公司开展合作。自2017年6月以来先后投入了十多个规格型号的数万个包装箱,在深圳、广州和东莞开展试用。最早一批投入使用的包装箱已经历时半年多,循环上百次,依然完好,在试用期已经替代了上百万个纸箱,节省了大量的胶带和填充物。目前顺丰速运已经将可循环包装箱的使用管理系统加载在了其全国30万一线快递员工的手持终端上,基本完成了大规模应用前的必要准备。
来源:温州驻京联络处
签发:陈海鹏 编辑:张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