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速递】
北京市率先建立残疾人基本康复保障制度
6月24日从首都残疾人事业新闻通报会上获悉,北京市率先建立了残疾人基本康复保障制度,有91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为残疾人提供了医疗康复兜底服务,“义务教育+融合教育”模式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了基础教育康复。
北京市的残疾人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普通教育系统全面向残疾人开放。截至2017年12月,全市在读残疾学生7418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入学率达99%以上。其中,2512名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融合教育4906人,融合教育比例提高到66.1%。此外,市残联积极组织残疾人走出家门参加棋牌赛、乒乓球赛、钓鱼比赛等多项残健共融的群众体育活动,积极鼓励并组织残疾人参加冰雪运动。
此外,从2015年开始,市残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法律救助服务。把个人经济收入在北京市最低工资两倍以下的、案件属于遗产继承、收养、监护权的残疾人,纳入免费服务的范围。三年来,委托律师为残疾人免费代理诉讼案件287件,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园落户通州运河商务区
6月22日下午,北京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揭牌仪式在通州运河商务区举行,产业园将引入国内外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运河商务区目前正在制定吸引金融科技类企业的优惠政策。
北京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将为园内企业争取“先行先试”政策,打造北京金融科技的“示范园”。此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涛石公司已发起募集一支总规模100亿元的金融科技产业基金,基金将与北京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的运营相配合,优先投资于产业园内优质企业,捕捉高速发展的金融科技产业中的独角兽。新浪金融、独角兽企业涂鸦智能等5家企业,与北京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和通州新城管委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拟首批入驻产业园。
北京市发布深入推进乡情村史陈列室建设的实施意见
6月23日,从召开的北京市乡情村史陈列室建设现场推进会获悉,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关于深入推进乡情村史陈列室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乡情村史陈列室和农村精神文明宣传视屏建设的三年工作规划(2019—2021)》《北京市乡情村史陈列室建设指导手册》等文件。北京市市级财政将持续投入5082万元,支持各涉农区再建设231个乡情村史陈列室,同时对已建成的乡情村史陈列室和农村精神文明宣传视屏进行综合考核,给予一定经费奖励,以提升乡情村史陈列室和农村精神文明宣传视屏的整体建设水平。
《实施意见》要求,将优先在传统村落和获得“全国文明村镇”“首都文明村镇”“北京最美乡村”等称号乡镇或村落建设乡情村史陈列室。重点选取具有一定历史传承、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村镇,有一定文化资源、乡村旅游挖掘利用较好的村镇、城镇化进程较快需要把农村积淀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的村镇和具有优良革命传统、涌现榜样人物或发生重要历史事件的村镇等四类。
朝阳区打造文化独角兽企业总部基地
日前,从朝阳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主题沙龙活动获悉,根据2018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在北京市朝阳区聚集的文化娱乐类独角兽企业数量已占全国文化娱乐类独角兽企业的近半数,达北京市的2/3。
根据《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在注册地是北京的独角兽企业中,朝阳区有27家,占全市比重近四成,涉及文化娱乐、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11个领域,其中文化娱乐类独角兽企业估值最高,共有6家——阿里音乐、猫眼电影、一点资讯、得到APP、英雄互娱和映客,占全国总数(13家)的46.2%,占北京市的66.7%。
自创立以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就一直坚持“高精尖”的发展思路,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截至2018年3月底,朝阳区登记注册文创企业88912家,上市文创企业182家。
【他山之石】
多地争抢数字经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有望扩容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体系,中央和地方正迎来大数据系列政策的密集落地期。其中,扩大区域性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并推进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建设,构建大数据安防体系等是一段时间内的重点。
业内人士表示,大数据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大数据红利,激发大数据潜能是经济必然发展方向。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有望扩容,因此,现阶段多地大力发展大数据等相关产业以及应用,争抢数字经济大蛋糕。
近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关兆泉透露,山东将重点依托济南、青岛、烟台等市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与战略资本,布局建设集成电路、高端软件、量子通信等重大项目,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福建省发布的《加快全省工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意见》也指出,将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开源社区开放创新。积极争取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发展一批大数据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还有消息称,安徽、浙江、江苏三省有望设立跨区域长三角大数据试验区。
对此,业内人士透露,第二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已有两年,规模有望扩容。工信部发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建设10—15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创建一批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形成若干大数据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先后批复建设8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分别包括贵州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京津冀、珠江三角洲两个跨区域类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上海、河南、重庆、沈阳等四个区域示范类综合试验区;内蒙古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
【时事观察】
私募评级行业亟待规范
虽然公募基金自2010年已经建立监管部门备案的独立评级、券商评级、媒体评奖体系,但私募基金评级仍属空白。各类非专业的私募排行榜恣意妄为、监管缺失。私募评级分类标准不统一、过程不透明、结果不严谨,导致大批投资者被蒙骗、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到今天,迫切地需要引入专业正规的评价机构,为行业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某基金业内人士表示,私募评级,监管没有要求,目前都是自律性的风险评级。中国基金业协会有意推动这项工作,但是受限于私募公司产品数量太多,且数据不够完整、公开,质量不高,这项工作难度很大。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703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3235只,管理规模12.57万亿元,私募基金已经成为公募基金、保险资金之后的第三大机构投资者。其中,已登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776家,已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35903只,管理规模达到2.55万亿元。
“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时间不长,所以难有一个合理的评估标准和评估基础。”某私募基金公司总裁表示。按照统一标准来对公私募基金进行评价,早已是国际惯例。国际通行的GIPS,就是一套相对客观公正的基金经理绩效评估机制。这套由美国CFA协会制定的业绩评估准则,基本上杜绝混乱的业绩计算方法。现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23个国家和地区都在采用这套计算体系。在北美市场,如果基金公司的业绩没有按照GIPS这套标准计算,并经过第三方验证的话,那么它的基金根本就没有投资者去认购。
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后,整个行业进入强监管、严规范的时代,不管是监管机构、私募基金投资者,还是私募基金的销售机构(银行、券商、私募基金公司),都非常需要专业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
稿件来源:温州驻京联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