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速递】
如何助力企业发展,让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收益,贯彻落实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政减税降负、提升服务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工作部署,北京市税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其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做到应享尽享。
自2018年,北京税务部门继续坚持积极政策宣传,严格政策执行,确保政策到位的原则,确保小微企业优惠政策惠及纳税人。2018年前三季度,北京市9.03万户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税11.19亿元;申报享受小微企业增值税政策纳税人93.4万户次(不含零申报),申报销售额317.36亿元,申报免税额9.59亿元。此外,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3414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税89.55亿元。
北京市发布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11月9日,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消息,经北京市政府同意,联合发布《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
在推动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创新和应用等方面,《金融科技规划》提出:一是重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身份识别与反欺诈、量化交易、投资顾问、客户服务、风险管理、辅助监管等金融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二是全面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大数据技术在业务与客户管理、信用与风险管理、证券投资、保险定价、资管理财、另类数据管理等金融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三是着力推动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为代表的互联技术创新。促进移动互联网与金融功能的全面融合,支持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金融、支付、信用体系建设、动产融资等金融领域的应用。四是积极推动以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技术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监管与风控、普惠金融、流程溯源等领域的应用。五是着力推动以密码技术、量子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为代表的安全技术发展,支持相关技术在金融创新、生活服务以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北京市的哥个税不再定额征收
11月7日,北京市税务局披露,北京市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出租车驾驶员的个人所得税不再实行定额征收。自11月起,的哥开始按照新个税法来缴纳个人所得税了,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就不用再缴个税了。
具体来说,自2018年10月1日起,北京市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出租车驾驶员的个人所得税不再实行定额征收,改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与其他普通市民一样据实缴纳个人所得税。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还新设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支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随着2019年这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实施,很多拖家带口的京城的哥所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还将进一步降低。
怀柔区百余企业获“亲清管家”服务
日前,从北京市怀柔区发改委了解到,怀柔区出台了《怀柔区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由区级领导、相关部门正职和联络员与怀柔区108家重点企业建立长期稳定联系,提供“亲清管家”服务,这其中有近90家民营企业。
怀柔区明确了26位区级领导每人联系4至6家重点企业,并定期到企业听意见、送服务。此外,明确了怀柔区发改委主任任“总管家”,定期组织召开例会,针对重点企业提出的建设、生产、经营相关问题和困难,专题研究解决办法;区投促局局长为“分管家”,定期收集企业提出的困难及问题,汇总建立台账,督办“服务包”落实情况;各部门一把手任“管家”,每月到企业调研或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需求,制定“服务包”。
企业问题解决得如何,“服务包”工作机制是否落实到位,怀柔区对问题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及时掌握问题解决进展情况。怀柔区发改委将每季度向区政府汇报一次、每半年向区委常委会汇报一次“服务包”落实情况,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他山之石】
上海市将建设全球领先生物医药创新研发高地
近日,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简称“鼓励药械创新32条”。这32条具体举措中,包括力争使上海市临床试验机构数量达到80家以上、力争集聚20家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争取每年有30个以上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自主创新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实施“一网通办”,将“路上跑审批”改为全程网上办理;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等。
“鼓励药械创新32条”提到,要发挥上海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支持研究型医院、上海转化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推进上海市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工作,鼓励社会力量联合医疗机构投资设立临床试验机构,力争上海市临床试验机构数量达到80家以上,实现临床专科全覆盖,质量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
要加快药品医疗器械上市,实施“一网通办”,将“路上跑审批”改为全程网上办理,加快常规审批,实施优先审批,服务创新审批。其中还提到,要支持中药传承和创新,推进建立上海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心;推进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修订《上海市主要罕见病名录》等。
【时事观察】
自媒体乱象需多方共治
日前,多地“晒”出微信公号整改信息。上海关闭“世界未解之谜”等4个微信公号,“魔都升学爆料”等15个违规微信公号停更;河南下架“新闻热点直播”等13家微信公号,“波动财经”等28家微信公号整顿;在江苏,由近40家自媒体组成的“江苏自媒体联盟”成立,清朗网络家园七条倡议发出。此外,微信公众平台半年来封禁及处理涉黄公号约2.6万个、低俗类公号超8万个、标题党类公号1.6万余个,删除谣言文章近7000篇,还处理涉及“抄袭”投诉近5万单。
这场范围广、层次多、力度大的整改行动,让自媒体行业的整体境况越发引人关注。传播虚假奇葩信息,发布“三无”时政新闻,推送同质低俗“水货”……这些年,自媒体乱象层出不穷,蹭热点、标题党、滥洗稿成了“撕不动”的标签,甚至有少数坐拥众多粉丝的自媒体,利用互联网带来的话语权干起敲诈勒索的勾当。在网上搜索“自媒体”,相关词条多是“自媒体怎么赚钱”“怎么吸粉”“怎么写出爆款文章”,这些俨然成了自媒体运营的重要考量。
从业者感慨,自媒体“躺着涨粉”的流量红利期已然结束。根据新榜发布的《2017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报》,微信公众平台平均阅读数下降24.2%,优胜劣汰愈发明显。不可否认,自媒体为网友提供了表达自我、寻找共鸣、分享信息、交流思想的便捷渠道。一些屡受诟病的短视频平台,或许初衷也不过是给自己或者他人添一些愉悦和新鲜,但在现实中却被流量裹挟、为金钱迷失。自媒体的出现和流行,本来自带创新的源代码,但一心向“钱”的走偏,让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成了行业稀缺资源。
自媒体首先须自律。某种程度上,自媒体乱象也是当下这一领域急功近利、缺乏规制的一个缩影。但无论如何,自媒体都该拿稳拿好手中的麦克风,守好道德的红线、守住法律的底线,尽到应有的社会职责,才能让网友看得自在,才能让自己健康发展。
毋庸置疑,监管乏力是自媒体乱象屡屡不绝的重要原因。除了加大对现有问题的整治,还要立足常态、着眼长效,进一步建章立制、完善规范。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规定,加大底线约束力度,提高自媒体违法成本,对造谣者、不法经营者等予以严惩;同时设立自媒体禁入“黑名单”制度,进行信用评估和登记,严格行业准入门槛。治理自媒体乱象,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渠道畅通、操作便利、人人参与的监督机制,促进社会共治自媒体违规行为的浓厚氛围。对群众举报,要明确时限进行查证和反馈,鼓励更多群众参与监督。
编辑:张升萍
签发:陈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