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京温要闻>京温快讯(2019.8)
新闻聚焦
京温快讯(2019.8)
2019-03-27

京城速递

北京市发展人工智能再提速

2月20日,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了解到,新成立的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探索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模式、新思路,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发展。

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政策环境优良、研发基础雄厚、技术优势突出、产业发展蓬勃等特点。2018年11月,北京发布智源行动计划,成立了新型研发机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无人区”。

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进北京智源行动计划,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加强布局基础前沿研究,构建政产学研金用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力争推动北京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学术思想、基础理论、顶尖人才、企业创新和发展政策的源头。同时,该试验区还将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构建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安全伦理和法律法规,并率先开展先行先试,推动人工智能标准制订等。

北京市多家企业将向北三县布局

2月26日,北京市与廊坊市召开面向北三县的项目推介洽谈会,北京多个领域多家企业将向北三县布局,目前拟签约合作项目达50余个。

在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中,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将至关重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等方式,目前正在循序渐进推动北京市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向北三县延伸布局。有关部门已多次到廊坊北三县实地调研和座谈,深入对接北三县实际需求,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公共服务方面,北京五中分校大厂校区挂牌招生,燕达医院实现北京社保卡“持卡就医、直接结算”。在产业方面,燕郊高新区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3来自北京,北京牛栏山酒业生产基地已整体搬迁至香河。

此外,还出台了“加强北京城市副中心政策集成创新”意见,稳步推进副中心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政策;创新城市经营运营模式,组建了“投资、融资、开发、建设、经营”五位一体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等。

他山之石

  各地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激励政策类别多样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行业,全国31个省份也相继发布了相关的激励政策。其中,新疆的激励政策类型最多(8项),其次是四川省(6项)。全国政策激励平均为4项,各省区市间激励政策数量依次是新疆、四川、黑龙江、河南、湖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等。

通过分析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的装配式建筑实施意见、规划和行动方案发现,在装配式建筑激励方面,激励政策主要包括:用地支持、财政补贴、专项资金、税费优惠、容积率、评奖、信贷支持、审批、消费引导、行业扶持等10个小类。其中,税费优惠和用地支持为最主要的激励类型。

在政策使用比例方面,税费优惠政策超过90%,其次为用地支持、财政补贴和容积率均超过50%,最后依次是专项资金、信贷支持、行业扶持、审批、评奖、消费引导。

在税费优惠方面,除了上海和浙江两地,其他省市均应用了税费优惠政策,应用税费优惠政策的省市占比达90.32%,如北京、天津、辽宁等地区采用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山东、山西、吉林、湖南等地方实行的税费优惠。

在用地支持方面,全国31个省区市中,约有74.19%的省市实行了用地支持政策,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实行的土地保障政策;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区实行的优先安排建设用地。

在财政补贴方面,主要基于建筑面积、项目类型和项目上限等组合方式予以设计政策,有17个省市明确了对装配式建筑的财政补贴政策。主要的省市有北京、上海、重庆、辽宁、河南、广东、四川等地区。

在容积率方面,容积率是规划建设部门有效控制建筑密度的约束性手段,是调节地块居住舒适度的重要指标,适当提高容积率,有利于开发商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中,有一半以上的省市已实行了容积率激励政策。此外,还有像天津、吉林、安徽、海南、新疆等地区设立专项基金,像内蒙古、广东、宁夏、甘肃等地区推出信贷支持,像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区开通绿色通道,像甘肃、新疆、四川、吉林等地区优先支持评优评奖。

【时事观察】 

地方政府投融资类公司面临的转型途径

国有企业中有一支特殊的公司,这便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这类企业因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其自身生存成为近年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政府平台公司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主体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为这些依附于政府的上万个企业化解风险加快市场化转型,是当前国企改革不可或缺的内容。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建立,虽然能够解决地方政府财政紧缺的问题,但是在传统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模式下,其带来的经营风险及社会矛盾也愈发明显。一些地方政府依托政府融资平台等方式举债已接近极限。具体的风险来源及种类主要有:出资风险、融资渠道受阻风险、政府干预风险、资金项目管理风险、建设管理操作风险、收入来源制约风险、到期偿债风险。

进入新时代之后,GDP增长不再是各地方追求发展的唯一目标,各地依靠投资拉动GDP增长的模式将彻底转变,政府平台公司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主体的历史使命也基本完成。未来地方政府将通过发行地方债的方式完成融资,通过政府购买等更为规范的方式来完成地方公益性项目建设,通过政府补贴加市场化资金形式完成地方准公益性项目,由此,政府平台公司将面临转型。把平台公司真正按照市场化运行平稳过渡过来。

从业务转型入手,战略调整向市场化主体转型的方向。财政部23号文将倒逼大量政府平台公司进行转型,完成从地方政府投融资主体向市场化主体的转型。未来四大类政府平台公司可以依托原有优势向四个方向进行转型:原有的土地开发类平台公司将依托土地等国有资产向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原有的保障房等建设类平台公司将通过房屋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向房地产开发公司转型;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类平台公司向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原有的投资类平台公司将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进行产业投资,并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型。

从与政府关系的转型,还原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是未来转型的关键。要想解决长期问题,需要体制上的深层改革。下一步既然是法人运作,地方政府的所有担保都无效,一旦资金链断裂,需自行消化。公司的政府性支持由隐性化、合规化、不确定性向显性化、合法化、确定性转变。明确地方政府责任,明确平台公司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界定。同时,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的透明化管理,规范融资品种和偿债来源。通过政策规范,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的违规操作、管理漏洞、账务不清等恶性现象,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偿债机制,加强地方政府财政创收能力,降低偿债风险,营造科学化、规范化的融资市场。

从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角度,通过兼并重组为转型提供新结构。对于当地政府辖区内平台企业较多的情况,可以由政府牵头组织由大平台并小平台,强平台并弱平台的方式,将业务相同或者互补的平台公司合并,组建新的综合性城投集团,该城投集团成为综合性控股平台,对下属各合并平台整合资源最大化效应,互补短板,做大做强。有助于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尤其是对于供水、供热这些固定成本高的公益性行业,把具有相同业务的企业合并,能降低总的供应成本,从而减耗增效。而债务规模较大、经营不善的政府平台公司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角度,引入社会资本方为转型提供动力。通过PPP业务转向公益事业投资与运营实体,与社会资本合作,由社会资本承担起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项目的融资、建设与运营。在平台通过对存量债务清理后,转型为非监管名单的实体企业,最后通过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到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公益性项目,政府给予特许经营权或财政补贴,由项目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来偿还原有债务。

从融资方式转型,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也是寻求转型的重要途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应在发展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之外,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积极尝试直接性融资渠道,开拓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工具,建立规范化的平台公司融资方式,如PPP、专项债、政府投资基金、债券、贷款等。


上一篇 返回顶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