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速递】
科技部与北京市联合实施两个专项行动计划
1月20日,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表示,科技部正在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对推动北京科创中心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努力、提出措施。与北京市联合实施两个专项行动计划,就是支持北京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行动计划。支持北京科技抗疫。建立了部市合作机制,开展疫苗研发、药物研发等领域的研发和能力建设。
最高法发布关于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决定
1月20日,《关于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决定(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提出,北京金融法院专门管辖北京市内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金融民商事案件和涉金融行政案件;当事人对北京金融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和裁定提起的上诉案件,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关于北京金融法院的监督,北京金融法院依法定程序设立后,对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根据法律规定,北京金融法院的审判工作,接受最高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业务指导和审判监督。此外,北京金融法院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
北京市将打造“南箭北星”卫星网络产业布局
1月16日,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北京编制并发布的《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南箭北星”产业布局,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创新和发展。北京将在大兴区、经开区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以及商业火箭创新中心,做强“南箭”;在海淀区建设商业卫星产业基地等,做强“北星”;丰台区发挥央企优势,承接高端溢出项目,其他各区错位发展,形成全市产业的协作互补。
在推进卫星网络全产业链发展上,北京将重点发展商业火箭、卫星、地面终端、网络建设和运营服务等关键产业环节,同时要和5G通信、电子信息、车联网等产业协同发展;重点支持卫星网络的技术研发、系统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完善和丰富京津冀区域内全产业链布局。
作为全市唯一一个挂牌北京市精品游戏研发基地的园区,中关村科学城数字文化产业园挂牌一年来吸引聚集49家企业签约,园区产值达100.12亿,成为首都打造国际网络游戏中心的“金名片”。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政策申报、信息服务、物流代理、知识产权等服务,以及企业展示宣传区、办公讨论场所、专业会议室等商业综合配套设施。入驻企业员工还能享受市区两级政府提供的人才落户、公租房等政策。
依托北京市精品游戏研发基地,一个游戏电竞产业中心雏形逐渐形成。将着力推动西三旗电竞产业园、定慧电竞产业园建设,助力游戏电竞产业在海淀全链条高质量高能级发展。据海淀区2019年底发布的《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电竞产业篇)》,海淀每年拿出6000万元,对游戏和电竞产业进行全链条支持。
北京市多点布局消费枢纽
1月15日,“2021北京商业品牌大会暨2020年度(第十六届)北京十大商业品牌揭晓”首次在云端举行,“剧透”了2021年北京商业政策方向。北京将实施消费品牌培育行动,除了引进消费品牌、鼓励首店进驻之外,还将进一步开放平台、开放空间、开放场景、开放资源建设新消费品牌孵化示范区。对于商业空间的优化布局,北京将在京南大兴国际机场、东北部首都国际机场、城市副中心环球影城、西南和西北等地区重新布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枢纽。
北京航空双枢纽为建立国内大循环、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优势,将借此打造消费新地标,发展会展消费、保税以及免税消费,进一步扩大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范围。
北京市将建四级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近日,北京市按照“一基地+多中心+广站点”工作模式,北京市将建立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社会心理服务阵地。以北京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及站点服务管理运行工作情况为主要基础,重点规范社会心理服务站点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流程和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在硬件配置方面,明确了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功能区布局和功能区设备配置。每个社会心理服务站点至少应有两名专职的社会心理指导人才。同时,根据服务开展的需求,可向社会招募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
志愿者宜从区域医务人员、心理教师、社区工作人员中的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心理专业学生中招募。
【他山之石】
厦门市首创进口冷链食品“一码通行”制度
厦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门成立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组,全国首创进口冷链食品“一码通行”制度。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进口冷链食品申报平台与厦门市原有的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监管系统打通,真正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可追溯,确保发现问题食品第一时间锁定流向,第一时间下架封存,第一时间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还强化动态管理,全面摸清厦门市进口冷链经营企业底数,采集企业及冷库的主体、地址、经营状态等信息,实行逐户建档、动态更新;另一方面,督促进口冷链食品经营主体落实好检测、消毒、追溯管理等义务,除非“四证”齐全,否则一律不许上市销售。
【时事观察】
新职业发展窘境亟待破解
近来,许多陌生又新奇的职业如雨后春笋,伴随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应运而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特别是物流快递、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的兴起,进一步拓展了农民工的就业新空间,新兴业态成为不少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首要选择。
一、新兴职业受新生代农民工青睐。疫情期间,以网络主播、电竞选手、网络作家、快递小哥等为代表的新职业受到新生代农民工追捧。新职业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工作更自由,同时可将兴趣作为职业发展方向。此外,岗位缺口大、人才需求量多、薪酬待遇好也是新职业的优势。诸如养老护理员、垃圾分类员、宠物美容师、幼儿体能拓展教官等越来越多新职业的涌现,为新生代农民工带来广阔前景和较高收入。据58同城《2020家政服务行业报告》显示,中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达5400亿元,近88.6%的家政从业者来自农村。在细分行业中,母婴护理占比最大,养老看护增长速度最快,月嫂、护工、保姆的求职人数同比增长40%以上,受广大求职者欢迎。
二、转型升级塑造职场“新蓝领”。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随着新兴产业不断推陈出新,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调查显示,超过70%的家政服务员年龄超过45岁,低学历、老龄化影响行业健康发展。2020年,健康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均作为新职业,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分类大典目录。同时,聚焦从业人员数量不足、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等实际问题,人社部、民政部、财政部等近日组织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拟于2020年至2022年,培养培训健康照护、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婴幼儿照护等各类康养服务人员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养老护理员200万人次以上。
三、新职业发展窘境亟待破解。在重庆社科院社会所研究员王永木看来,新职业具有随机、碎片化的特点。“在传统行业,做一个项目是一辈人甚至几辈人来传承,但新职业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王永木表示,新行业的造富、造星能力吸引了很多青年,但对从业人员的引导和相关培训尚未跟上,如果缺少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这些行业带来的负面效果就会显现。“新职业从业者在劳动合同、五险一金、工作稳定性等方面都有待提升。”重庆长江上游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莫远明表示,相关部门应根据新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新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以保证新行业、新职业未来朝着良性、可持续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