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速递】
北京市已初步建立遍布京城的实体书店发展新格局
北京市实体书店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已成为首都文化产业的重点功能节点和不可或缺的全民阅读支撑平台,北京市已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多业融合、遍布京城的实体书店发展新格局。
北京实体书店已形成以读者为核心,立体式、多维度的文化消费新模式。书店升级转型成为主流,出现了“馆店结合”“厂店结合”以及“书店+课堂”“书店+出版”等各具特色的书店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了空间、产品、服务的紧密结合和相互转化,其中以全民畅读等书店为代表的一批主题书店正在向市民文化休闲中心转变,以中信书店、樊登书店为代表的一批专业书店正在向知识分享中心迈进,以一个书店、新华书店城市书房为代表的新型书店,结合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日益成为智慧书城和数字化体验馆。
2021年将继续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重点加大对校园书店、商场书店、园区书店以及具有创新性和行业影响力的重点建设项目扶持;培育和打造一批示范领军企业,发挥示范效应,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建立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信息化共享和服务等实体书店发展创新平台;加快人才培育,开展书店“总编辑”和经理人培训,提升行业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工作,重点对书店组织的具有精品特色、已经形成文化品牌、读者广泛认可的文化活动给予扶持。
北京市出台互联网医院许可管理工作规定
日前,北京市卫健委和市中医管理局发布通知,规范北京市互联网医院许可管理工作。北京市鼓励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按照互联网医院建设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对诊疗服务、处方开具、药品物流模式等进行优化再造。
互联网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应当符合分级诊疗相关规定,与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相适应。北京市鼓励三级医院通过互联网医院与偏远地区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北京市创新开展进出口“提前申报+船边直提”模式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海关深化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北京海关率先启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走出了落实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为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拉开了序幕。
京津两地创新开展进口“提前申报+船边直提”,出口“提前申报+抵港直装”模式,北京企业在天津港进出口货物可以不再经历二次集港落箱操作,企业可按自己的意愿决定货物抵港或提货时间,加快了口岸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企业通关时间和运营成本。北京海关还注重加强京津冀三地海关联动。
北京市地铁站周边将建设71个城市活力微中心
根据北京2021年交通工作报告,2021年北京地铁站周边将建设71个城市活力微中心,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要融合。同时,部分地铁站试点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安检新模式,实现快速进站。
2021年北京市还将推动地铁站周边用地一体化综合开发,建设71个城市活力微中心,打造轨道上的都市生活。同时,做好站内客流组织和服务设施优化,增加便利店等增值服务。将重点打造首都交通文明礼让、信用出行、志愿服务三大文化品牌。倡导恪守交通法规、增强个人和企业信用意识方面,将推广“信用+地铁智慧安检”,研究推进“信用+公交优惠出行”等试点,加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研究建立交通志愿服务信息共享和激励机制,鼓励广大交通参与者“随手做志愿”,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交通治理,推进交通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通州区工地生活区推行标准化升级
日前,通州区住建委指导全区290余个符合规模的工地生活区推行标准化升级。例如,在北京建工集团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项目部的生活区,工人正在标准化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内,实景接受施工、消防等8大门类30余项互动式安全教育。
改造后的标准化生活区,除了超市面积扩大、商品种类增加,食堂也增大到了1080平方米,菜肴还像原来一样经济实惠。大门口的一处新建临时建筑是生活区体育馆,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等场地面向工人免费开放。在通州区住建委的指导下,生活区还增设了自动测温门、刷脸进场口等智能化设备。物业公司还有27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工人进行垃圾分类。
海淀区启动清河“七龙珠”提升计划
“清河之源、清河之洲、清河之驿、清河之澳”四大绿色生态节点,肖家河桥北、朱房、西三旗三个生活休闲设施节点,串联成“七龙珠”。北京海淀区启动清河“七龙珠”整治提升计划,目前已进入规划方案深化完善阶段。
2020年,海淀区组织责任规划师、高校合伙人及专业技术团队,开展专项研究,编制“清河七龙珠计划”。四大绿色生态节点中的“清河之源”是指颐和园北宫门至安河桥北地区,将围绕安河桥北地铁站打造三山五园文化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清河之源”滨河公园直接连接青龙桥文化体验古镇。将建设提升包括治水文化及体育运动公园、树村郊野公园、树村滨河公园、中关村科技文化创新中心等。将进行八家郊野公园改造提升、毛纺桥桥下空间改造、四街生态湿地、新广济桥、广济古桥等。将主要打造肖家河滨水商街和清河古道雨水公园等。朱房滨水地区包括箭亭桥桥下空间、清河古城遗址公园、朱房滨水商务休闲街区、朱房—八家慢行桥等。西三旗绿廊地区包括于家坟片区更新、西三旗公园及滨河驿站建设等。
【时事观察】
双循环下亟待提升我国产业链稳定性
如何在双循环下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及制造业协同转型升级?首先,畅通人才培育通道、吸收数字经济成果。一是在东部地区着重培养一批精尖人才,借力发展新兴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保障创新要素与技术要素供给,为稳定产业链,提升其现代化水平与制造业协同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在中西部地区大力引进人才,疏通区域间人力资源流动关键接口,对劳动力市场制定规范性准则,集结外部和内部力量主攻人才不足问题,同时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和调控,激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
其次,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一是通过创新链融合增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突破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之间的环环相扣式低端锁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将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统筹联动,以链式融合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创新话语权。二是通过资金链融合增强产业链专业化水平。利用投资大数据平台,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资金流动进行“牵线搭桥”,为制造业升级补充流动资金,积极推进组织、业态、模式、市场、服务等的突破式创新。三是通过政策链融合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培育“政策+产业”融合新模式,通过战略和规划引导特色产业发展,保障制造业企业在优惠政策下拓展定向研发、咨询设计、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领域,提升产业链稳定性。
再次,构建协同、高效、集约的产业链集群。一是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域立足资源禀赋、聚焦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优势,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的区域性产业链集群,形成既水平分工又垂直整合的分工模式。二是深化“补链”“强链”。对内加快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新应用,激发潜在消费活力,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运转。三是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对外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分量和份额。
最后,各地区确立制造业协同升级目标、明确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一是制造业基础雄厚地区提升和拓展产业转型能力和方向。从产业转型上加大力度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确立产业转型目标,协调好各地区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发展方向,避免恶性竞争,全力提升和拓展产业转型能力和方向。二是制造业基础薄弱地区产业承接与科技成果转化迈向新台阶。其他地区做好产业承接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各地区分配好供应链上下游的位置,做到区域合作共赢,实现“非零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