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京温要闻>京温快讯(2021.20)
新闻聚焦
京温快讯(2021.20)
2022-04-20

【部委政策】

发改委:未来5年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7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建设,由试点向面上推进。2021年,重点将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方积极性高的1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纳入建设范围,2023年完成全国规划布局,2025年基本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按照《实施方案》有关安排,未来5年,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以省为单位网格化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各地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引导省会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省域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输出,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向群众身边延伸,为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京城速递】

北京市将建36个消费新地标

北京市正在加快推动消费新地标项目落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案体系明确的首批109个项目中,消费新地标项目36个。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了消费新地标打造、消费品牌矩阵培育、数字消费创新引领、文旅消费潜力释放等十大专项行动。

在打造消费新地标方面,北京市制定了实施传统商圈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3年内完成22个商圈提档升级改造提升工作。目前王府井、方庄、火神庙、回龙观区域、平谷万德福、八达岭等6个商圈已经基本完成改造,其余16个商圈正在有序推进改造提升工作。

北京市也在加快推动消费新地标项目落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案体系明确的首批109个项目中,消费新地标项目有36个,包括颐堤港二期、第二个三里屯等大型新建项目,也包括塞特购物中心、方庄商圈等改造升级类项目。

在促进商品和服务消费融合发展方面,北京市依托优质品牌首店首发、老字号、新消费品牌、消费新地标等,构建“集聚、传承、孵化”全链条培育体系。北京市还将以便民惠企为宗旨,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将推进基本便民商业网点精准补建,2021年上半年全市共建设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美容美发等基本便民商业网点453个,提前完成全年建设任务。

 

北京市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企业评价规范》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企业评价规范》,北京市将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无选择性回收”,回收企业在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品类判定、估值定价并形成回收订单后,不应以任何理由拒收。此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后,去向等登记台账至少要保存3年。

在专业人员管理方面,按照新规范的要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企业的收集人员,应经过专业业务技能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了解各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规范及相关应急措施等,收集过程中应按操作规范开展收集服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在运输和贮存方面,也有着特定的要求。例如,运输车辆宜采用封闭式厢式货车;应配备灭火器、三脚架、照明灯等消防安全设施。运输容器应根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不同材质、容积、漏液性、有毒有害程度,选用特定装运器具。贮存场地应做地面硬化处理,不得露天存放;场地应保证通风良好或具有空气收集、排气系统;场地应贴有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标识。出入库登记记录台账保存时间不少于3年。

北京市将培育十大数字化特色街区

北京市商务局宣布启动十大数字化特色街区培育,从经营管理数字化、营销推广数字化、IT信息化、配送能力扩大服务半径、供应链管理数字化等方面做好数字化特色餐饮街区挖掘培育工作,助力街区数字化发展。

未来,北京市商务局将针对数字化提升较高的街区开展专项培训和专题指导工作,帮助街区不断提升餐饮数字化优质商户数量、扶持数字化品牌建设、建立数字化智慧化街区运营方案体系,助力提升街区人流商流和特色化发展,不断激发餐饮消费升级潜力。将联手各方力量,政策、技术双管齐下,通过政企共建积极探索餐饮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餐饮商户开展数字化改造,促进全市餐饮商户在经济内循环框架下实现经营提质与数字化转型。在餐饮服务业领域通过科技创新支持商业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的发展,通过科技赋能为商业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时事观察】

7月14—16日,以“夯实基础融合创新”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休闲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来自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休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在和未来。

一、多品类创新实现产业增容、增量和增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休闲食品本身所具有的健康特质与平台型企业发展模式,使其成为中小企业少有的创新沃土,并成为食品与资本拥抱的新领域。休闲食品对糖果、肉类、水产品、果蔬等多品类食品创新的吸纳和包容,有效激活了整个中国食品工业的创新,并实现整体上的增容、增量和增值。就整体而言,乘势而起的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缺乏厚积薄发的底蕴;市场上大批的同质化产品,反射出行业创新乏力和企业间差异化定位的模糊;产业链、工业链体系的不完善,对代加工厂管理的粗放,使得企业及平台主体面临极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标准法规的不到位,加大了良性竞争的难度。这些问题均需要逐一破解。健康与天然是休闲食品最大的价值。未来,要以科技之力,用保鲜技术和最少加工方式,确保产品的天然本色和功能因子,用科普和消费者教育巩固和引领市场。加大和科技界的合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价值,实现行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的健康转型。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表示,休闲食品正在成为一日三餐当中的第四餐,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以传统食品、休闲食品为载体,并赋予其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打造受消费者喜爱的休闲食品,将是企业未来发力的一个方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在“食品标准‘十四五’工作展望”的报告中谈到,“十三五”期间,按照最严谨的标准要求,中国已发布136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中国居民消费的所有食品类别。在标准完善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挑战。例如,以往对食品分类是从原料、工艺、消费对象等来切入,如今又可以从食用时间或者食用方式来切入。作为覆盖坚果、炒货、焙烤食品、膨化食品、肉制品等如此多食品类别的休闲食品,对食品分类方式又提出新的维度。

二、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视生产端破解共性难题。江南大学原副校长金征宇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但也要看到,中国休闲食品人均消费额仍旧较低,与饮食、消费习惯相近的日本、韩国相比,这两个国家的休闲食品人均消费额分别是中国的6.9倍和2.8倍。这也意味着中国休闲食品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面临共性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原料供应问题。中国休闲食品产业需要建立稳定的原料货源,加强原料加工适应性研究。其次是生产端关注度不足。目前,中国大部分休闲食品生产企业呈现“小而散”的局面,注重营销端、忽视生产端”的问题普遍存在。再有,共性加工技术缺失,导致企业生产资源浪费且生产成本较高。中国休闲食品产业亟需实现食品共性加工技术融合创新,为同类休闲食品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随着人们对资源再生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发掘食品原料新资源、开发面向未来的休闲食品新产品,对于企业保持品牌‘新鲜度’和扩大品牌价值至关重要。百事(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史岳臣介绍,创新和快速迭代是电商运营的基础,如2019年电商销售的咸味零食约有3400多个新品,但其存活率可能仅有5%,传统咸味零食在线下存活率可以达到26%。电商的产品开发周期短,且可实现快速迭代。而传统线下产品开发周期相对长,但存活率高。需要引发业内思考的是——线上线下供应链是否可以实现互通,助推产业发展。“做好产业,就要找到其背后的风险,再以科技来破解。”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金龙介绍,在中国休闲食品市场上,坚果类零食是市场份额最大的休闲食品品类,其中产品新鲜保质是行业的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坚持建立育种、种植、贮存、加工、包装的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与产业链相融合,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美味、健康”的产品。

三、形成中国休闲食品六大科技创新热点领域。第一,休闲食品原料加工适宜性与营养化、功能化提升。明晰不同休闲食品原料加工适宜性与特性化加工技术,揭示不同原料品质与加工制品品质的关系,建立基于原料特性与产品感官、理化与营养、加工品质参数的基础数据库,从源头上提升休闲食品综合品质、营养功能和产品附加值。第二,休闲食品感官食用品质保持机理。解决休闲食品产业化过程中风味衰减与逸失、色泽变化等问题,并解析“减油、减糖、减盐”不减特色品质的内在机理,实现休闲食品的高营养和高品质,尤其解决含高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在休闲食品产业的应用,助力健康中国。第三,休闲食品活性包装、新型杀菌与智能保质保鲜技术。相比传统的食品包装,活性包装在未来食品行业应用的优势较为明显。积极开展全产业链微生物控制技术、高效杀菌技术、抗氧化技术、最少添加技术和高效节能干燥技术等的研发和应用。第四,休闲食品全产业链安全与质量防控体系构建。需要进一步破解坚果类产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与抗氧化新技术、烘焙类产品淀粉老化/反生问题、煎炸烘烤类产品中关键风险物质的降低与控制、油脂动态氧化劣变机制与靶向调控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从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水平。第五,休闲食品加工制造装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装备和产品生产企业要紧密合作,联合研发创新,结合生产工艺、生产管理、节能减排和智能控制等关键要素,实现各工序装备的智能连接与无人化运行。第六,休闲食品共性加工技术的融合创新。休闲食品已经从单一食品加工向营养健康复合食品制造转变,产业应探索不同食品原料关键组分相互作用与产品品质形成之间的关系,融合不同食品共性加工技术与装备,推动休闲食品科技与产业不断创新。

上一篇 返回顶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