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政策】
科技部 2022年科技工作要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1月6日,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指出,2022年科技工作要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推动科技规划任务落实,更好发挥战略导向作用。二是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推动国家实验室体系有效运行,发挥战略科技力量引领作用。四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五是加快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支撑引领稳增长和民生改善。六是实施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七是高水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一批创新策源地和增长极。八是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九是聚焦战略人才力量,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十是拓展科技合作开放方式,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京城速递】
北京市将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22年,北京市将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筑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聚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国家实验室,加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在未来科技前沿领域布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取得更多基础原创成果和底层技术突破。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
一、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改革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空间统筹,优化资源布局,提高专业化创新服务能力。支持专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大力度吸引天使、创投等资本在园区聚集,引导开展长期投资、硬科技投资,形成以公共平台、底层技术、龙头企业等为核心的多样化创新生态。二、大力促进高精尖产业能级跃升。进一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引擎”,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新突破,加快新型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生物前沿技术突破和转化应用,加速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进程。优化调整高精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三、全面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和敢闯“无人区”的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围绕高精尖产业急需领域,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落实“朱雀计划”,加快引进项目经理、技术经纪人等多层次人才。
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持续发力将陆续布局6G
1月6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介绍北京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情况。一、为了激发新型研发机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大胆“放权”“减事”,同时在服务中落实精准管理,保障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持续产出。冬奥会期间,基于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悟道”模型研发的“手语播报数字人”将亮相,可以实时为听障人群提供冬奥会新闻、赛事的智能手语播报。场馆内布局的气溶胶检测技术可实时检测新冠病毒。云转播技术和“5G+8K”的使用,能让不在现场的观众拥有新的观赛体验。二、未来布局6G、脑机接口等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面向“卡脖子”技术实施揭榜挂帅,北京正在构建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同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为“双发动机”的高精尖产业结构,也发挥出强大能量。未来,针对6G、脑机接口,包括最近大热的元宇宙等领域,北京都会陆续展开布局。北京拥有科学家、科研人员、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同时有创新政策和创新文化护航,这些因素保证了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排名世界前列。
大兴区将打造“科技+医药+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1月8日,大兴医药基地召开2022年度务虚工作会,谋划部署2022年各项工作。未来,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基地”决策部署,要在对标建设世界一流特色专业园区上深化共识,在推动生命健康全产业链布局上深耕细作,在打造“科技+医药+金融”的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上先行先试,在完善产城融合产业生态上持续发力,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奋发有为,在打造开放发展新名片上久久为功。
同时,全力以赴抓好2022年“扩区规划实施、基础设施提升、企业服务增效”三件大事,注意把握处理好园区与周边属地、园区管理与企业服务、园区发展与公司经营的三个关系,做到观大势、讲大局、算大账、谋大事,管理与服务同频共振,产业发展与公司经营互融互促。
【他山之石】
珠海市全国首创二手房“带押过户”新模式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已经进入二手房存量时代,但是在二手房交易过户中,“转贷”一直是普遍困扰买卖双方的难题,存在办理时间较长、交易风险较高、资金负担较重的问题。为此,珠海市开全国之先河,推出了二手房交易“带押过户”的新模式。在银行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搭建“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在信息共享、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大数据核验等技术的加持下,通过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缴费、电子证书、邮寄送证等环节,优化整合二手房交易涉及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及金融业务,让二手房交易双方在银行办理金融业务的同时,申办不动产登记业务。这样,购房者“只跑一趟银行”,就能办好“赎楼、解押、过户、贷款、抵押”五件事,从而实现了房地产二手房交易的“带押过户”。
【前沿观点】
“揭榜挂帅”柔性引才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揭榜挂帅”柔性引才具有诸多优势。相较于兼职聘用、聘请咨询顾问等柔性引才方式,“揭榜挂帅”柔性引才的优势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能实现精准引才。“揭榜挂帅”的榜单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各地产业特色优势,这保证了引进的揭榜人才精准到目标产业领域。此外,通过榜单成果的考核,能检验引进的揭榜人才质量。二是能实现持续引才。“揭榜挂帅”制度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在科技领域的影响力极大,并且“揭榜挂帅”制度的具体机制已逐渐稳定成形,各地已连续开展多次“揭榜挂帅”,这保证了“揭榜挂帅”柔性引才的持续性。三是能实现人才集聚。“揭榜挂帅”制度能吸引国内国外的高科技人才,并通过多方揭榜竞争(或合作)将相似研究领域的高科技人才集聚一方,实现人才集聚效果。
充分发挥引才作用尚存问题待解。“揭榜挂帅”制度在柔性引才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然而由于制度本身特征,以及其他相关制度的不协调,“揭榜挂帅”柔性引才尚有以下难点需要克服:第一,财政科研经费如何实现跨区域流动的问题。柔性引才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户籍(或国籍)、人事关系不变更,只为省外、境外科研项目提供智力服务,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何为揭榜人才提供科研经费。第二,“揭榜挂帅”制度双重身份如何协调的问题。“揭榜挂帅”制度本归属于科技体制,制度内容多是关于科技项目、科技产业发展、技术突破等,而“揭榜挂帅”柔性引才属于人才体制。由此,“揭榜挂帅”制度既具有科技体制的属性又具有人才体制的属性,这一双重身份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政府资助策略中是重点资助科研项目还是科技人才,是积极促成外部企业落地、搭建内外部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平台,还是重点柔性引进科技人才,建立人才团队与内部企业间的合作。“揭榜挂帅”制度的双重身份限制了科技人才的柔性引进和使用。第三,人才如何进行跨区域合作的问题。揭榜人才被柔性引进之后如何开展工作,是在引进地开展项目攻关,还是在原属地开展项目攻关;对于政府相关业务部门发布的揭榜项目,如何为揭榜人才提供项目攻关的场所,如何协调资源使用;对于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发布的揭榜项目,如何建立柔性引进的揭榜人才与区域内项目需求方之间的联系;如何协调柔性引进人才与地方人才之间的合作关系,如何解决两类人才待遇差异问题;揭榜人才与区域内企业是长期合作还是仅基于揭榜项目的短期合作;如何通过“揭榜挂帅”留住揭榜人才。这些都是“揭榜挂帅”柔性引才面临的难题。
为柔性引进人才“赋权”“松绑”。“揭榜挂帅”制度具有柔性引才的基础,但要发挥好柔性引才作用,克服引才、用才、留才的难点,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构建财政—科技—人才融通的体制机制,为“揭榜挂帅”柔性引才提供制度优势。在财政体制方面,打通各区域间的财政科研经费壁垒,并按照“谁资助谁受益”的原则,在“揭榜挂帅”制度设计中规定,揭榜项目产业化落地于资助地区,以此打消财政经费外流的顾虑,构建相互协调的财政—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在“揭榜挂帅”制度方面,同时兼顾技术攻关与人才引进,在揭榜项目技术攻关前期以项目为主,在完成揭榜成果后以人才引进为主,始终坚持以揭榜项目引进科技人才的理念,构建协调统一的科技—人才体制机制。第二,搭建柔性引进人才与区域内创新主体的合作网络,为“揭榜挂帅”柔性引才提供平台资源优势。一方面,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科研平台和资源,为柔性引进人才提供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的交流合作机会。另一方面,在现有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人才、技术集聚中心设立揭榜人才引入基地,整合“离岸引才”“飞地引才”的平台资源,为“揭榜挂帅”柔性引进人才搭建良好的创新合作网络。第三,为柔性引进人才提供稳定的干事创业平台。在“揭榜挂帅”中,一方面要做好揭榜项目的成果转化、应用工作,搭建成果转化应用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为揭榜人才深入推进揭榜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形成一批核心揭榜领域,在核心揭榜领域重点、持续攻关,集中资源打造核心领域科技研究中心,围绕核心领域提供优质科研资源,吸引更多“同道中人”聚集、落地,并发挥专家传帮带、伯乐育新人作用,从事业、平台、人脉、传承多方发力留住揭榜人才。第四,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免责机制,为柔性引进人才“赋权”“松绑”。对揭榜人才的激励要从需求端出发,要赋予揭榜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等,以军令状、责任状为揭榜人才送上“定心丸”“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