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京温要闻>京温快讯(2022年第16期)
新闻聚焦
京温快讯(2022年第16期)
2022-05-23

【部委政策】

国家发改委:围绕生物经济培育一批世界级龙头企业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引导创新资源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发展,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世界级龙头企业,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和要素有序流动,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地区生物产业体系完备、科研基础扎实、医疗资源丰富、国际化程度较高等优势,集中力量组织实施重点产业专项提升行动,先行先试改革举措,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和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京城速递】

北京市将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氢能城市

北京将建成“区域协同、辐射发展、国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际氢能城市。即在北部区域打造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区,在南部区域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形成南北呼应的氢能发展布局。

北京将深入研究氢能应用布局,在城市副中心、昌平能源谷、中石油沙河科技园和大兴、房山、延庆氢能示范区等产业园区,探索开展氢能在建筑分布式供能、民用热电联供、储能调峰等领域的应用。北京市依托大型国际氢能示范区、昌平“能源谷”和房山中关村氢能产业园,已初步形成集聚发展的产业布局。

北京“一南一北”,双区发展打造氢能新引擎。在北部区域,打造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区,明确以昌平“能源谷”建设为核心,向南融合海淀,向北辐射延庆和怀柔,依托三大科学城创新资源,通过产业链科技攻关补齐短板,打造上下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央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氢能技术和产业输出。在南部区域,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依托大兴、房山、经开区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在房山重点建设氢气制备、储运、供应产业链及装备产业化基地,在大兴和经开区建设车载动力、热电联供应用及材料装备产业化基地,全面开展氢能应用示范。

未来,北京市将立足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等重大机遇,以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强化政策引领和产业培育,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设计、国际交流和应用推广平台,努力把北京市建设成为“区域协同、辐射发展、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际氢能城市。

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了两类实施范围,一是新立项政府投资的地上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应采用装配式建筑,其中单体地上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应采用钢结构建筑。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和安置房,下同)应采用装配式建筑。第二类为通过招拍挂文件等方式设定相关要求,商品房开发项目、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工业用地上的新建厂房和仓库应采用装配式建筑。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标准,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和商品房开发项目,各单体建筑装配率应不低于60%。新立项政府投资的地上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工业用地上的新建厂房和仓库等,各单体建筑装配率应不低于50%。

为了实现55%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北京市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点工作。其中,科技创新支撑是重要一环。将支持开展装配式建筑科技攻关,建立装配式建筑重大科技成果库。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计价依据,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图集,定期发布装配式建筑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和指南。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示范应用,开展钢结构农宅试点工作与推广应用。

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普通市民购房也将产生一定影响。将推进新建装配式建筑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并纳入住房销售合同。同时逐步提高保障性住房、商品住房和公共建筑的装配式装修比例,鼓励既有建筑采用装配式装修。将研究制定菜单式全装修方案,明确装修标准和价格区间,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装修模式,加快智能产品和智能家居应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高整体卫浴、集成厨房、同层排水、整体门窗、轻质墙板系统等集成化部品部件的产品配套能力,逐步形成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的部品部件体系。

北京市物业服务纳入社区防控体系

近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物业服务项目疫情防控中从业人员防护的通知》。一、北京住宅物业服务项目疫情防控工作纳入社区防控体系,未经专业培训或未穿戴必要防护装备的从业人员,不得参与风险系数较高、专业性较强的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物业服务企业是协助社区管理住宅小区的重要力量住宅物业服务项目疫情防控工作应纳入社区防控体系,物业服务企业服从社区统一安排、统一调度指挥和培训指导,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各街道(乡镇)、各社区应协助解决物业服务企业在防疫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保障一线物业服务从业人员必要的个人防护物品和消毒物资。

在人员管理方面,各住宅物业服务项目应加强内部管理和人员管理,有关从业人员疫苗接种应做到“应接尽接”、核酸检测应做到“应检尽检”,配备必要的防护物资,确保项目所有从业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同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和人员力量配备。

物业服务从业人员根据社区防控要求参加物业服务事项之外的集中核酸检测等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关防护要求,穿戴必要的防护装备,防护装备不足的应向街道(乡镇)、社区申请,街道(乡镇)、社区应给予必要的支持。未经专业培训或未穿戴必要防护装备的从业人员,不得参与风险系数较高、专业性较强的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北京市在全国率先设应急专业职称

北京在全国率先增设应急专业职称,涵盖安全工程、应急工程和消防工程3个证书专业。其中,应急工程和消防工程专业职称为全国首创开展,填补了全国应急工程和消防工程专业职称评价的制度空白,标志着北京全面建成应急职称评价体系。

应急专业首次职称评价将纳入全市年度职称评价工作安排,将视疫情防控形势变化,于2022年下半年启动申报,年底前将评审出北京市首批安全工程、应急工程和消防工程专业职称。北京应急专业职称纳入工程技术系列,设置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4个层级。北京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机构中从事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消防救援等应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

综合考虑应急行业特点,应急专业职称设置安全工程、应急工程、消防工程3个证书专业,分别颁发相应专业名字的证书。应急专业职称评价工作还打破“唯论文”桎梏,全面推行代表作评审制度。同时,还为业绩突出的应急专业人才制定了破格申报条件,包括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项、主持编写国家标准等;获得“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或“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承担重特大地震、地质、水旱、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和重特大火灾、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抢险救援救灾以及重大活动安全保障等有关重大任务,均可破格申报应急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

【前沿观点】

生物经济四大领域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中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规划》填补了中国生物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的空白。明确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一、生物经济或成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关键词”。随着生物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国民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以下三大引领带动作用。第一,战略导向性。生物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二,突破创新性。生物经济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生物技术突破为基础,代表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具有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特征。第三,关联辐射性。生物经济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并呈现出由产业领域和产业链分工向价值链分工转变的趋势,可以带动其相关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间的技术互动和价值连接。生物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的新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之一。生物经济通过发挥生物技术创新增加新型要素积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拥有传统产业所不具备的核心竞争优势,有利于加速中国现代产业体系重构,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有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说,生物经济正在成为推动中国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四大领域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一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药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和装备、生物医用材料、精准医疗、检验检测及生物康养等方向将迎来发展热潮。二是面向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营养多元化等需求,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陆续成为资本的“新宠”。三是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紧迫需要,生物基材料、新型发酵产品、生物质能等以及推动生物工艺在化工、医药、轻纺、食品等行业推广应用形成的各类新业态新服务等,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四是面向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需要,围绕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和救治能力建设等领域,将是政产学研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领域。

上一篇 返回顶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