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速递】
产业群助力北京城南强势崛起
北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引导重大项目和优质资源要素优先在城南精准布局,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城南地区发展短板不断补齐、发展格局逐步清晰、发展要素加快集聚,城南地区正在强势崛起。未来,城南地区释放更多发展空间,聚集更多优质资源要素,承载更多首都功能,在减量发展刚性约束下,努力成为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城南地区着力推动功能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深耕细作重点领域和细分行业,着力打造千亿级和百亿级产业集群。城南地区涌现出了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汽车、产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了智能制造、新材料等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由企业简单聚集不断向集群创新、转型跨越转变。以经开区为例,高端汽车是经开区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布局了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燃料电池产业,已形成以奔驰、北汽新能源等为龙头,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创新型研发机构为代表,以百度阿波罗公园自动驾驶基地、小马智行等智能网联翘楚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集群,成为经开区乃至全市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打造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了生物制药、创新化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四大产业集群。还探索“科技+医药+金融”产业融合模式,推动医药健康产业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等数字经济领域融合发展。聚集了“AI+医疗”一批高端项目,正在酝酿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吸引各类人才心无旁骛地投入产业发展中;出台产业促进政策落地配套办法,为企业量身打造支持政策。
为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城南方案”。用改革创新努力破解机制性障碍和政策性“瓶颈”,在“两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产业用地改革、集体土地入市等重点领域,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先行先试举措,不断释放发展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全国全市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城南方案”。率先构建了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制度,开创了乡镇统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新模式,探索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的创新路径,为土地管理法修订提供了典型样本。经开区土地集约利用输出“亦庄模式”,系统性重构土地管理政策,推行土地弹性出让、试点代建厂房,实行分区域土地一级开发成本统筹平衡,深化产业用地标准化改革经验在全市自贸区推广。
北京市遴选市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2022年,北京市将遴选100个左右市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这批资源库将在2023年春季学期前上线,在北京市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展示分享、动态更新。本次遴选申报中,各职业学校应选择专业建设基础好、布点多、学生数量多、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专业领域,融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开发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库“能学”“辅教”的功能。
各学校推荐申报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后,市教委将组织专家对学校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经综合评议,提出名单并公布。公布的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须在2023年春季学期前提供全部线上资源。将对资源库实施动态管理、跟踪监测,对资源库进行汇总、发布、展示,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对于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团队成员违背师德师风、未持续更新完善等问题的资源库,将予以撤销。
海淀区设立15亿元“瞪羚科创基金”
近日,中关村设立北京瞪羚科创基金,规模15亿元。基金以“专精特新”科创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投向成长前景良好、具有一定创新性并符合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
将通过“股权+债权”综合融资服务机制,实现“投担联动”,拓展科创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解决双创主体融资“难慢贵”问题的能力,助推企业资本市场上市。所谓“投担联动”,指的是基金将围绕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化融资需求,发挥期限错配、资金互补优势,形成股权投资和融资担保贷款的联动模式。
【他山之石】
全国首个“经营性自建房风险评估模型”在南京发布
近日,南京市安委办、南大政府管理学院等联合发布了全国首个“经营性自建房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模型v1.0”,适用于经营性自建房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重点用于公众聚集场所(比如饭店)和人员密集场所的自建房。
近年,全国多地先后发生建筑倒塌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建筑集中老化、质量较差、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相关研究团队应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承灾体房屋建筑调查数据,依托南京市网格化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和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探索研发了该模型,为规范和加强经营性自建房系统性风险治理,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危及公众生命安全的房屋倒塌事件发生,提供了标准化、信息化支撑。
【时事观察】
文旅消费新风口—国内露营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露营地建设具有“轻资产投资”的特性。如依托美丽的风景建设露营地,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另一方面减去过重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资源。营地依托景区而建,可分流景区客流,实现精准营销;对景区来说,营地不仅缓解了接待压力,而且营地内完善的餐饮、住宿、娱乐等设施可以留住游客,让观光客变成度假客,游客多逗留一天,消费额可能翻倍。
一、国内露营地规划存在的问题:
1.用地问题。一般营地建设的占地面积较大,而且一般都需要建在生态敏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但中国对于营地建设土地的使用规定尚不明确,同时土地使用成本较高成,企业和投资商在对土地进行规划和使用时所需要办理的手续繁琐甚至无从下手。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中,没有专门的营地用地类型,而自驾车房车营地更多地是为旅游者服务的旅游设施,这就造成自驾车旅游营地在获取建设用地时存在不少困难。
2.营地规划和建设标准缺失。汽车露营旅游的发展离不开露营地的建设,但中国目前的营地数量稀少,规模较小,严重制约着汽车露营旅游的发展。应该说这些标准的出台已经产生一些作用,但现在的问题,诸多标准的起草和发布,造成了多头管理的困境。
3.营地经营困难、效益较差。随着汽车露营旅游的发展,涌现了一些自驾旅游、汽车营地企业和相关的俱乐部,在一些地方这种企业没有合法的经营身份,在企业注册的时候,找不到相关部门,而且工商注册商号中没有露营地这一项。这使得部分企业和露营地不得不变换身份,无法专项专职的合法经营。现有的一些露营地存在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安全保障缺乏、相应的旅游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露营地是一个新生事物,环保、消防、工商部门在批准的时候无法可依,造成许多营地经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出现偏差,随时随地就可能面临被取缔或停业。
二、国内露营地规划发展建议:
1.加大政府支持。首先,国家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予以培育和发展,实施政府主导和支持。房车旅游的政策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和配套,简化房车营地建设审批手续,在配套设施、排污、电讯、供水包括交通建设方面给予优先,在用地上给予优惠,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要加强安全管理,在重要交通路口增设通往旅游区的指示标牌,为房车旅游提供交通方便。其次,房车生产商、房车租赁公司、房车俱乐部、旅行社和景区景点等相关行业相互合作,协会和政府及时进行宣传、规范、指导和服务。还可根据市场需求多提供相关服务,调整房车租赁方式,如果经营方在费用和使用时间上能够降低标准的话,将会吸引更多的房车消费者。充分考虑中国人目前经济消费水平,在房车旅游发展初期将目标客源定位在租赁市场而不是直接向消费者销售房车,进一步拓展其市场发展空间。
2.推进部门协调。结合中国房车业的发展特点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国家应该尽快依托相关部门成立中国房车旅游的协调组织机构,组成部门应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旅游局等机构。由中国房车旅游协调小组统一研究制定房车旅游和露营地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出台房车制造的国家标准以及认证体系,进一步明确房车使用、运行和路权事项,统筹规划房车产业布局和露营地建设,积极引导市场拓展房车上下游产业链以及构建房车旅游的安全保障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门、旅游部门联合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才能够推动房车又好又快发展,房车要有制造标准,房车要有通行规定,营地建设要有配套服务。
3.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强实地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细化和梳理急需有关部门重点解决的营地建设,房车使用等方面的政策瓶颈。营地建设和运营方面:进一步简化营地建设审批手续,在土地使用,配套设施、排污、电讯、供水、通信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进一步明确在营地住宿登记、安全救援、税费优惠等政策。房车使用方面:对放车上牌、驾驶资质、高速收费、车辆保险方面予以明确和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