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速递】
北京市大力推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
5月4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召开专题会议指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坚持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体现专业化要求。
要把握导向,坚决不让老实人吃亏,坚决不让干事的人心寒,坚决不让一线的干部失落,坚决不让带“病”的人提拔。要拓宽视野,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要精准,做到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干部。要建强班子,努力提高班子建设的整体水平。要强化培养,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能力、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在实践锻炼中全面提升干部履职本领。要从严管理,真正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要注重激励,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尽快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强化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要站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在干部选拔任用、培养锻炼、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方面用实功、出实招、见实效。
朝阳区开启“二维码+垃圾袋”智慧分类模式
2018年,朝阳区出台《关于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提高生活垃圾规范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并设立试点社区,进行“二维码+垃圾袋”智慧分类模式的尝试,进一步简化分类方式。
装备升级操作更便捷。整个流程在已有分类垃圾桶的基础上,增加了专属二维码垃圾袋。专属垃圾袋相当于一个移动的“数据库”,垃圾分拣员只需扫码,便能查到垃圾来自谁家,并进行评判,为居民积分。同时,居民通过下载的手机APP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也能随时查看已有的积分。
扫码就能追源到家。贴有二维码的垃圾袋只装厨余“湿垃圾”,不能直接放进垃圾桶,还要进行垃圾袋与厨余垃圾再分离。垃圾指导员扫码垃圾袋后,手机屏上显示出了居民姓名、楼门号、联系电话等信息,并有打分窗口。垃圾指导员根据厨余垃圾的重量、分类情况打分录入系统后,便将垃圾倒进了绿色的“厨余垃圾回收桶”内,垃圾袋放入了黑色的“其他回收桶”。
朝阳区年内建57个全要素小区
2018年,朝阳区将在43个街乡建设57个全要素小区,集中解决小区停车与交通、公共广场维护、功能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垃圾分类等难题。5月4日,朝阳区还发布了《全要素小区建设导则》,导则分为10个方面、55个细目,全方位指导全要素小区建设。
全要素小区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大拆大建的粗放型建设方式。其总体理念为从分析现有社区已有环境、建筑、人文等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老旧小区目前存在的各类问题,在利用原有资源基础上,通过软性环境更新升级,达成小区空间短板的‘点对点’式改造目的,从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全要素小区建设导则》是一本足有96页的导则,既有朝阳区老旧小区现状与问题、全要素小区建设理念,又有全要素小区建设的主要内容,还有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样例,全面说明了全要素小区是什么、怎么建的问题。其中,全要素小区建设主要内容共分为公共活动空间、交通与停车、功能设施、文化符号构建、绿化美化、垃圾分类、沿街建筑规划、背街小巷、安全管理、长效管理10个方面。
【他山之石】
义乌市五项工作入选全国典型经验
近期,国家发改委对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将主要经验印发各地区借鉴。其中,义乌市“健全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的教育服务体系”“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规范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创新美丽乡村建设众创众筹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五项工作入选为全国典型经验。
破题新型城镇化“人从哪里来”,在户籍制度改革上出“实招”。教育作为重大民生问题,义乌市坚持“把最好的地方给孩子,把学校建成城乡最美的风景”,在新型城镇化改革工作中,健全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服务体系,实施居住证与入学挂钩的义务教育政策。
破题新型城镇化“地从哪里来”,在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上创“新招”。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实行“集地券”制度。将宅基地使用权人自愿退出的宅基地等进行复垦,验收合格折算成建设用地指标,即“集地券”。对“集地券”进行台账登记,建设项目需要时挂钩在市域范围内统筹使用。“集地券”可进行交易和质押贷款。
破题新型城镇化“钱从哪里来”,在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上现“巧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健全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义乌市以政府债务清理甄别结果为基础,把存量一类债务全部置换为地方政府债券,并分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
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加快引导城市要素下乡。义乌市鼓励8家国企投资建设美丽乡村,引导村民入股并参与经营,打造出10条精品旅游线路。
破题新型城镇化“权怎么用”,在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上亮“硬招”。全面优化政务办事流程,实现高频事项“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让群众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升级为“就近跑一次”。
【时事观察】
网络募捐存流向不明等问题如何守好“安全门”
随着“互联网+慈善”的兴起,网络募捐和网络众筹更加便捷化、快速化和社会化,微博、微信等互动性较强、参与度较高的社交平台在推广网络慈善活动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网络募捐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让一些无法支付医药费的困难家庭,能够得到社会的帮助,从而有效缓解“因病致贫”的困境。民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13家指定互联网信息募捐平台共为全国200多家公募慈善组织及其合作机构发布募捐信息超过1万条,总筹款额超过7.5亿元。
网络募捐平台是有积极意义的,这点不能否认。然而,网络募捐的快速发展与监督管理的相对滞后,以及募捐平台核查能力和约束机制的匮乏,同样导致一些“骗捐”“诈捐”事件屡见不鲜。有必要公布善款去哪了网络募捐诚信度遭质疑,将网络慈善监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特别是由于网络慈善监管不力,导致被救济的一方容易将钱挪用或私吞,甚至变相“用爱心捞钱”。这不仅让网络募捐陷入被质疑的境地,整个社会的慈善信任感也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规范网络募捐,民政部于2017年公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对募捐主体、平台责任进行了规定。尽管两项行业标准对网络募捐相关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但现实中仍不时出现一些问题。“资格审核不清、捐款流向不明,是当前网络募捐最突出的两个问题。”河南省学生安全基金会主任张露说,现实中发生的“诈捐”事件,一是募捐信息作假,二是善款未专款专用,这都涉及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管理。曾目睹网络募捐全过程的陈芳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求助者只要提供资料,很简单就可以通过审核,平台动作似乎超乎寻常的快。而且,有些人提交的病历虽然是真的,但是筹到款项的实际去向审核并不是很严格。钱花到哪里去了,我们不知道。”
“筹到的钱要提现,平台会收取相应的手续费。”来自湖南长沙的律师章熊认为,平台既然收取了手续费,就应该去实地考察情况是否属实,保证公众的风险降到最低,不能只收手续费却不负责任。同时,平台应公布必要的费用清单,让善款“有来有去”。这是捐款人应有的权利,也是求助人和募捐平台应履行的责任。面对网络募捐的乱象丛生,有关部门应该主动出击:建立健全网络募捐体制机制,加强对相关网络平台的监督,当好网络募捐‘守门员’,让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得到救助。
来源:温州驻京联络处
编辑:张升萍 签发:陈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