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京温要闻>京温快讯(2021.7)
新闻聚焦
京温快讯(2021.7)
2021-10-13

京城速递

北京·平谷世界休闲大会16日开幕

据悉,北京·平谷世界休闲大会将于4月16日开幕,届时全球专家将云集平谷,共话世界休闲潮流。本届北京·平谷世界休闲大会将以“休闲提升生活品质”为主题,秉承全域、全季、全民休闲的办会理念,举办开、闭幕式及颁奖盛典,1场主题为“休闲提升生活品质”的主论坛,14场平行分论坛、中国(北京)国际休闲产业博览会及9项特色休闲活动。其中,9项特色休闲活动包括:学生实训活动、中国国际智力游戏挑战赛、桃花大舞台民俗文化展演、嘉宾观影活动、北京国际“桃文化”论坛、桃花源书法活动、极限运动休闲假日、提琴之乡体验之旅及丫髻山中国传统休闲文化交流会暨太极展演活动。


据悉,大会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模式举办,所有境外嘉宾线上参会,同时推出“云上休闲大会”。“云上休闲大会”将整合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3D建模、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线上直播论坛、展示3D场景中国(北京)国际休闲产业博览会的方式,为更多无法到达大会现场参会的观众提供在线参会的通道。

北京今年已取缔34家非法社会组织

今年以来,北京市加大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打击整治力度。截至4月10日,本市已取缔非法社会组织34家。

据介绍,非法社会组织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未经民政部门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组织,这是最常见的类型;二是社会组织被撤销登记或吊销登记证书后,继续以社会组织名义活动的组织;三是在筹备期间开展筹备以外活动的社会组织。2018年到2020年,北京市民政局取缔了非法社会组织97个,具体名单可以在北京市民政局网站上查询。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已经查处非法社会组织34个。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非法社会组织特别善于“蹭热点”“借商机”,从大事、热点中非法牟取利益,扰乱社会管理秩序,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近期,部分领域、部分地方非法社会组织及其活动又有所抬头,打击整治势在必行。


据介绍,一些非法社会组织模仿政府机关、全国性合法社会组织的做法,建网站、发文件,在网站上链接时政要闻、链接各政府机关,发布所谓的红头文件,有的甚至自称得到政府支持,从而“鱼目混珠”。一些非法社会组织打着“政府”旗号,组织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社会名人为其“站台”“代言”,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北京试点连片推进背街小巷更新改造

今年,北京市计划完成1385条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重点做好纳入民生实事的200条精品街巷。同时,试点推行以街区为单元、连片推进背街小巷更新改造的工作模式,在东城区、西城区、通州区打造6个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片区。


其中,核心区即东城区、西城区,将主要围绕长安街和中轴线沿线周边,打造完成913条体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环境秩序井然、人居环境一流的背街小巷;通州区将主要围绕老城区打造49条体现城市副中心风貌格调、新老融合互补、环境舒适宜居的背街小巷;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等中心城区将主要围绕冬奥场馆周边、长安街沿线完成349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打造呈现区域风貌特色、环境整洁有序、居住环境优美的背街小巷。


包括顺义区、大兴区、昌平区、房山区在内的平原新城将主要围绕建成区和回天地区、大兴机场周边精细化整治提升38条背街小巷,呈现环境优美协调、居住环境和谐的新城风貌特色;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等生态涵养区则主要围绕建成区和冬奥场馆周边完成36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

社区菜场全面升级,倒逼社区团购更规范

近日,北京市地方标准《社区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上发布,新规范将从2021年7月1日起实施。依据新规,社区菜市场食品安全可追溯;菜市场宜实行统一电子结算,可采用老年卡、电子支付等便民方式结算。


相比原来的社区菜市场,上述规范旨在打造全新的升级版社区“菜篮子”服务。社区菜市场一旦按照新标准设置和管理,有助于弥补社区菜市场在信息化和结算服务上的短板,使社区菜市场更加深入人心,给社区居民带来更多好处,从而提升幸福指数。


有专家以为,社区菜市场规范化,有望与去年快速兴起的社区团购形成“公平竞争”。这种“公平竞争”,不是说在同一规则下的公平竞争,而是通过规范化设置和管理来提升社区菜市场的竞争力,从而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进行“公平竞争”。

【时事观察】

现代版“告老还乡”助力乡村振兴

“宁丢千斤粮,不失种茶期!”进入4月,65岁的新建村党支部书记赖文达又忙开了。他与500多位村民一起,每天都进入当地大芹山开荒栽种果树、茶树。4月是闽南种树、种茶的最佳时节,今春新建村要种5万余株。目标完成后,这个村将进一步巩固水果、茶叶主导产业的地位。


赖文达是一位不领报酬的村支书。2018年6月,他从福建省物价局副局长位置上退休后,带着自己的户口关系,回到了家乡福建省平和县国强乡新建村,被村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按原行政级别,退休前赖文达是“厅官”。当地的人都说他是现代版“告老还乡”。“告老还乡”是中国古代官吏代代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官吏年老后,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辞去官职,回到老家颐养天年。如今在福建,更多的退休干部因为思想好、能力强、有情怀、肯奉献,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复合型人才。


回乡后,赖文达邀请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相关专家,完成了新建村第一个村级规划,结合新建村的资源、土壤、气候等条件,谋划林、果、茶、药、菜、蜂一体化发展。


针对党建薄弱环节,赖文达对村党支部进行了全面整顿,抓好支部规范化建设和党员教育培训,将村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送福建农林大学“进修深造”。不到三年,新建村变化明显:243户、1058人的小村庄人均收入由2018年的1.36万元,上升至2020年2.1万元,高出同期平和县人均收入2000余元,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省级生态村等。新建村聚集效应显现,外出的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去年在广州打拼多年的赖扬宝携妻子女儿返乡,担任了村主任助理,参与村里建设。


赖文达只是福建众多现代版的“告老还乡”中的一例。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退休干部工作指导中心主任马国标说,赖文达等回乡任职助力乡村振兴,上演现代版的“告老还乡”,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眼界,具有示范意义,值得大力倡导。


2019年7月,福建省退休干部指导中心在线上开展的《福建省退休干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问卷调查》显示,愿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退休干部占95%。据介绍,近年来,福建每年新增退休干部2万多人。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河南的全国政协委员窦荣兴认为,当前中国每年有数百万城市离退休人员,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宝贵人才资源。建议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支持退休人员返乡助力乡村振兴。


离退休干部是推动农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已经在国家层面得到高度重视。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


今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鼓励地方整合各领域外部人才成立乡村振兴顾问团,支持引导退休专家和干部服务乡村振兴。马国标建议,地方政府要更多地以乡情为纽带,制定配套政策、保障措施,完善“告老还乡”工作衔接,激励更多退休干部回乡发挥余热、做出贡献。




上一篇 返回顶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