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京温商党工委多次被评为先进党组织。
30多年前,大量温州人来到北京经商创业,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伴随着北京外来经商务工人员队伍的壮大,在京温商流动人员党组织应运而生。在北京率先建立并实行异地管理的党的基层组织,就是温州在京温商党组织。2012年11月,中共温州市在京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在京温商党工委)正式成立。截至2021年7月,在京温商党总支(支部)发展到54个,在册温商流动党员有1600多名,党组织的发展将这些异乡客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在京温商党组织自成立后就践行着责任和担当。曾经作为北京最大的布料批发市场的北方世贸轻纺城,2017年被列入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范围的名单之中,计划迁入河北沧州。其中涉及温商600多户,面对商户多、时间紧、社会关注度高等复杂情况,北京永嘉商会原党总支书记沙定楚、京乐党支部书记林建彬率先垂范,带头签约,并积极做好其他商户的调解工作。各温商党组织充分发挥商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配合市场疏解。最终,该市场按期顺利腾退,这也得益于在京温商党组织充分发挥的党建引领作用。
在京温商党工委书记陈南昌介绍,在京温商党工委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服务温商、凝聚温商”,将党建工作与商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严从实,积极探索,用心用情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在京温商各党组织通过扎实有力的思想引领和服务管理,已经成为在京温商群体的政治核心。据了解,在京温商党工委按照“应建必建”的要求,所属商会及时建立党组织,目前已实现商会党组织全覆盖。
“在京温商流动党员不仅数量较多,而且情况比较复杂。”陈南昌说,“有的党员关系在北京,有的长期在原籍家乡,许多是处于‘想转出转不出、想转回转不回’的两难境地。对此部分党员有怨气,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温商党员的积极性。”对此,在京温商党工委探索“一方隶属、双重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温商流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的后顾之忧,激发在京温商党员主动参加党组织活动、自觉发挥党员作用的积极性。
在温商党建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在京温商党工委既注重摸实情、抓基础,又注重通过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活动来推动党建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温州驻京联络处主任、在京温商党工委副书记陈海鹏介绍,在京温商党工委每年结合“红七月”活动,紧密联系商会实际,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赴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专题学习、组织演讲比赛、讲党课等形式,进一步筑牢在京温商党员爱党、信党、为党的理想信念,凝聚温商力量。
以党建促会建,助推商会建设全面发展。作为温商在北京的“娘家人”,在京温商党工委着力为温商企业发展化解难题。恒典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向阳,积极响应所在辖区街道和在京温商党工委的号召,第一批将企业从大红门迁出。在温商党组织的协助下,郑向阳反复对比了河北固安、永清等多个地方,最终将新工厂选在了永清,产业结构也较之前的制造、销售扩展到专业展示空间制作。
“以前在北京的工厂只有6亩地,无法满足生产的要求,而且是超负荷运转,连走道都被占用了。原来的生产车间只有3个,现在则扩大到7个,面积都在1000平米左右,比原来大了两倍。”郑向阳表示。此外,因不再受空间限制,郑向阳还为厂里的130多名员工建设了食堂和休闲娱乐场所,产量和产值也较搬迁前翻了一倍。
北京温州商会秘书长、在京温商党工委副书记陈正道介绍,按照温州市温商党工委的部署要求,在京温商党工委将党建工作与商会建设有机融合起来,以党的建设推进温商企业创新转型,以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在京温商蓬勃向上的和谐企业文化,为在京温商企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和后盾。
在京温商党工委成立近10年来,先后多次被评为异地温州商会先进党组织、北京市社会领域先进基层党组织,获评全国温州商会党建工作创建示范基地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统一规范管理,在京温商党工委始终让党旗飘扬一线,凝聚奋进力量,领航在京温商持续稳步发展。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责编: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