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京温要闻>京温快讯(2021.30)
新闻聚焦
京温快讯(2021.30)
2022-04-20

【部委政策】

商务部将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二手车出口发展

 

近日,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指出,中国二手车出口面临诸多有利条件,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可期。为促进二手车出口健康有序发展,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建标准,制定发布二手车出口质量行业标准,杜绝不合格二手车出口。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企业准入标准,建立动态考核退出机制。二是出政策,总结推广已开展二手车出口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出台相关促进政策。三是树形象,继续编制发布《中国二手车出口国别指南》,支持企业建设境外售后服务体系,指导二手车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

【京城速递】

北京市打造站城融合典范

 

10月30日,北京市公示《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规划区定位为新一代国际化商务区和站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规划区重要基础设施建成并投用,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城市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商务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开始聚集,站城一体化格局初显。一、规划区将打造“三轴三带、一心多点”空间结构,充分发挥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带动作用,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布局城市功能。“一心”为创新金融商务中心,“多点”为副中心站、运河码头、水岸公园和家园中心。拟以高端金融和总部功能为核心,擦亮“财富管理新高地”和“前瞻金融新支点”两大名片,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城市枢纽商务区典范。二、站城融合方面,将加强城市功能与轨道的衔接和融合,强化轨道交通支撑能力,构建圈层式轨道交通服务体系。主要线路包括京哈铁路、京唐城际、新城联络线、M6线、M101线、M22线(平谷线)、市郊铁路S1线(市郊铁路副中心线)等。

 

北京市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

 

北京打造知识产权首善之区,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大力培育高质量知识产权。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专利创造的支持,强化专利创造和储备。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引导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在全球进行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培育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转化决策和权益分配机制。推进“三城一区”“两区”知识产权改革,打造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建设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心建设。用好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落地转化。

二、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市、区、创新创业载体三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做好重点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布局。建好知识产权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包和服务管家制度。实施好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方案,加紧推进《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立法进程。探索创新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模式。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

 

朝阳区打造五大国际顶级商圈片区

 

朝阳区结合区位优势、功能定位和发展特点,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双升级”,有力支撑北京市高质量发展。朝阳区构建“1+5+8”措施体系即构筑一体化消费版图,打造五大国际顶级商圈片区,实施八大提升工程,全力打造国际时尚消费中心、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跨境免税消费中心、数字化消费体验展示平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释放内需消费潜力和创新消费吸引力。

朝阳区人民政府、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太古地产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携手改造位于三里屯太古里北区北侧、朝阳区新东路2号的北京公交集团维修场站,为更多的首店、旗舰店提供承载空间。将打通“文化三里屯”的南北纵线,有效实现与北京东北部商圈、商务区之间的联通,由雅秀大厦改造而来的三里屯太古里西区将在年底前亮相,世茂工三也将迎来新的运营方。2020年工体启动复建改造工程,预计10月份将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并开始钢结构的施工。新工体将于2022年底全新亮相,并将与城市轨道交通无缝连接。这一系列新变化都将助推三里屯地区成为首都文化消费新地标和区域发展新引擎。

 

顺义区将建北斗应用示范基地

 

日前,北斗导航创新应用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顺义区召开。目前顺义区已开放形成“北斗+即时无人配送”“北斗+农产品全过程监管”“北斗+森林防火”等应用场景,将依托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为基础,建设北斗应用示范基地。

以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270万平方米优质空间为主要载体,顺义目前已集聚中科星图、正元地理信息、中交信息、中安永恒等三十余家重点企业,在核心芯片、功率器件、地理信息、位置服务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同时顺义区集聚了北汽集团、奔驰新能源、北京现代、理想汽车等重点企业,具备北斗车载前装先行先试的优势和基础。已落地推广的智慧物流配送,安装在车上的综合感知系统接收北斗卫星的信号,随时纠正自己的位置和路线,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下一步,北京将以完善北斗产业生态为目标,组建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全国领先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高水平、国际化、智能化的北斗产业创新基地,打造北斗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集聚发展的核心枢纽。

【他山之石】

全国首个“直播地球”中心在株洲经开区建成投运

 

日前,全国首个“直播地球”中心在株洲经开区创客大厦建成投入营运,该中心由株洲经开区引进的椭圆时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直播地球”中心利用数字孪生、vr和沉浸式交互等前沿技术,综合呈现“星池计划”卫星遥感过程与应用场景,实时展示园区企业卫星遥感成果和科技实力,为提升株洲在北斗产业链的影响力,探索智慧空间前沿应用,赋能提升地方产业等方面做出贡献。

“直播地球”中心包括遥感影像球幕交互、创新应用演示沙盘、太空飞行模拟等子系统,具备全天时全天候遥感影像展示能力。未来,该中心可随着“星池计划”的卫星发射逐步完善,提高数据的实时性。“星池计划”在提供全球即时遥感服务的同时,还可提供导航增强服务。

【前沿观点】

数字经济发展潮流势不可挡

 

从国家层面来看,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各主要经济体的重要目标。其中,发达经济体仍是数字经济领域的领跑者,并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期在这场新的竞争中持续领航。2020年,从规模看,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4.4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74.7%,约是发展中国家的3倍。从占比看,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54.3%,远超发展中国家27.6%的水平。其中,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美国依托技术创新实力巩固数字经济全球竞争力,蝉联数字经济规模世界第一位,达到13.6万亿美元;欧洲紧随其后,欧盟强化数字治理规则,探索打造统一的数字化生态;德国发挥强大制造优势,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英国则全面布局数字经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虽然在技术方面没有先发优势,但也在加速追赶。从增速看,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3.1%,略高于发达国家3.0%的增速。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数字经济后发制人,立足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强化数字经济创新,截至2020年,其规模已达到5.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从企业层面来看,数字化对其经营和发展变得不可或缺。以5G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快速发展,并加速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应用场景迸发。无论是全球跨国巨头还是众多的中小型企业,都需要积极通过云技术等消化数据,为业务提供指引,以数据哺育业务发展。据欧盟统计局数据,全球研究资金投入前2500强企业中,从行业分布来看,信息通信领域占比最高,达总额的四分之一。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演进。从个人层面来看,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电子商务等数字化生活方式正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

当前,各国围绕数字经济关键领域正加快部署,加快推动数据开发利用及市场化流通,同时,数据的跨境移动成为各国管控的重要领域。2018年5月开始实施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被看作是史上最严厉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对于个人的数据跨境流动设置了最为严格的限制条件。相较于欧洲,美国对于数据流动的管控较为宽松,更多的是采取以行业自律为主导的模式,即通过行业内部制定行为规范或规章的形式,实现行业内部的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中国近年来也十分关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并将其纳入跨境数据流动问题一起考虑。在欧盟颁布GDPR之前,中国2017年生效的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界定了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概念,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和罚则。数据的流动,让全球紧密相连。虽然国情不同,但应对网络安全的挑战、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需求相同。

上一篇 返回顶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