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速递】
北京市全面推广实施乡村公路“路长制”管理机制
北京全面推广实施乡村公路“路长制”管理机制。目前,全市已设置各级“路长”2756名,并陆续设立“路长制”公示牌;辖区内有乡村公路的10个远郊区均已出台“路长制”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确保本区乡村公路“路长制”制度落地;通州、延庆已研制开发“路长制”APP软件,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路长制”实施。
一、在消除道路运行安全隐患方面,实施“窄路加宽”工程。2021年,10个远郊区计划实施“窄路加宽”170公里,创历年新高。同时,对全市550余处乡村公路限高限宽设施进行规范整治,进一步提升乡村公路安全服务水平。制定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发展规划、乡村公路养护办法、乡村地区交通设施规划设计标准等规章制度,从乡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农村客运场站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规范。
二、“十四五”期间,北京市交通门将以实施补短板、促发展、助增收、提服务、强管养、重示范、夯基础、保安全“八大工程”为重点,继续推进乡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对低于5米的乡村公路全部实施“窄路加宽”,改造一批乡村旅游瓶颈道路,基本形成外通内联、安全舒适、路域洁美、服务优质的乡村交通运输网络。
北京市鼓励老字号数字化转型升级
北京将加大商业品牌首店政策实施力度,集聚优质品牌首店首发。同时,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推动老字号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还将培育孵化新消费品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消费品牌企业;鼓励“餐饮+文化”“餐饮+科技”“餐饮+体验”等新模式发展,带动北京市餐饮业创新发展。
平谷区计划打造世界休闲谷将推出一批网红打卡地
平谷区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2至3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旗舰展会、3—5个农事节事赛事品牌、京郊首店、平谷首店达到30家左右。
平谷区计划实施世界休闲谷地标打造、高端消费供给扩大、消费空间版图优化、数字消费创新引领、农业生产消费创新强链、文旅消费能级提升、体育消费质量提升、教育医疗消费潜力提升、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提升、消费环境品质提升“十大行动”。将以世界休闲组织亚太中心总部落户平谷为契机,持续办好中国·北京休闲大会,把金海湖镇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会议会展、购物消费和休闲旅游特色小镇。
积极践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理念,聚焦“一湖两河一带多沟多点”发展布局,坚持“山区做流量、城区优存量”,精心打造一批高品质的乡村休闲综合体、田园综合体、精品民宿集群,推出万亩桃花海、千亩油菜花田、“伴着河流骑回家”慢行系统等一批网红打卡地,不断擦亮“桃醉平谷”品牌,努力把平谷建设成为无烟的休闲工场和市民品质生活的向往之地。
延庆县打出三张金名片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延庆区全面立足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以“两区”建设联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出“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围绕“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延庆构建起“一轴、四带、多点”的消费空间布局。一轴即以城市北部万达消费圈、城市中部金锣湾消费圈为两端,加快发展时尚休闲商业。“四带”则围绕延庆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独具特色的消费环境和消费文化。四带分别为冬奥冰雪消费带、世园时尚消费带、长城文化消费带和山水休闲消费带。
延庆重点推出冬奥人家、世园人家、长城人家、山水人家四大民宿品牌,共376个民宿小院,床位3700张。将继续加强“五子”联动,做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两区”建设,促进市区消费重点项目与促消费活动的统筹协调,抓住“冬奥”窗口期,做好延庆品牌宣传,让最美冬奥城成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亮点之一,到2025年力争实现总消费额突破288亿元(年均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35亿元(年均8%)。
密云区将打造“生态+”区域国际消费中心
11月18日,密云区将重点发展生态文旅、生态商务、生态农业等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及生态文旅体农科融合发展,将密云建设成为“生态+”区域国际消费中心,助力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密云区将充分发挥中关村密云园和怀柔科学城东区“一园”“一区”高端消费业态集聚的主体带动作用,重点围绕国际休闲旅游度假、高端商务会议中心、数字经济、健康医疗、通用航空、品牌体育赛事六大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12项重点任务落地。
到2025年,密云区将建成中关村密云园和怀柔科学城东区科技创新和生命健康高端产业集聚区;以“幸福密马”“南山国际滑雪公开赛”为代表的品牌体育赛事知名度显著提升;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基地,科学布局东线、西线、南线、北线四条文旅线路,形成一批精品景区、精品酒店,培育一批旅游网红打卡地,推出一批文旅与研学融合基地;打造万象汇精品商圈和鼓楼步行街、沿河步行街2条精品街区;怀柔科学城东区“1+5”科学设施建设项目全部投入运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进一步提升,把朝密生态商务区打造成“站城产一体化”、职住平衡的“山水商务、田园总部”高端现代化商务区;密云通航机场成为集交通运输、观光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北方通用航空总部基地。
【他山之石】
深圳市将以4个区政府为试点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
2021年下半年,《深圳市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发布,深圳将在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坪山区等4个区政府等单位作为试点,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首要职责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作为其中一个区域重要试点,宝安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可谓是“智能城市、智慧运行”中的关键节点。在这个节点上,起点为深圳机场,终点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即将开通的地铁20号线将采用智能驾驶(intelligentdrive)中的无人驾驶技术,无疑将成为“首席数据官”的强力助手。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布局空港新城“两中心一馆”的三大主体建筑之一,规划以会展为核心驱动和战略性节点,结合空港、轨道等区域性交通枢纽,发展会展商贸、创新研发、国际物流与空港经济紧密相关的功能业态和产业集群,引领空港新城发展。
【前沿观点】
快递包装亟待“绿”化
目前中国特大城市的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在全部生活垃圾增量中,拥有高达约93%的占比。部分大型城市的快递包装垃圾增量也在全部生活垃圾增量中,占比高达85%―90%。其中,订单量骤增、重复包装、过度包装、包装材料不够环保是快递包装垃圾持续增长的主要“助力”。举例来说,2021年中国快递行业平均每天的业务量已较十五年前增长约100倍;不少商家、快递员或个人习惯性地对已经包装完好的物品进行“二次包装”。很多小型物品被大量塑料泡沫填充后,再用大盒子包装;大部分用于快递包装的纸箱、纸盒、塑泡沫等材料均无法回收和再利用,这无疑导致快递包装垃圾激增。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消费带动快递行业迅速发展。与2009年首次“天猫双11购物节”活动约0.5亿元的总销售额相比,2021年“天猫双11购物节”活动的总销售额已经暴增至约5403亿元。这还只是天猫一家平台、一次活动的业绩。在动辄就有购物节,众多平台齐上阵的今天,网络购物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创造大量消费。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快递行业虽然业绩持续走高,但行业本身同样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包装垃圾。同时,暴力装卸快递物品也是引发过度包装的根本原因之一。由于不同快递公司、仓储网点的工作人员及配送人员的职业素养良莠不齐,各类商品在运输过程中遭到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像果蔬等易压品,工艺品、伴手礼等易碎品,卡牌、书籍等易折品往往更加难以幸免。于是,为了避免因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快递从业人员通常都会对这些物品进行反复包装。其实,究其原因是,商家、快递公司、消费者之间缺乏互信。在很多情况下,消费者怕收到包装损坏的物品,商家怕消费者以包装不力导致物品出现瑕疵为由,向其索赔,快递公司则怕买卖双方都在物品出现损坏后,将矛头推向己方。所以,三方不但希望,也都接受通过过度包装的方式给自己免责。此外,快递行业的各项标准仍需进一步明确。比方说,快递公司工作人员与配送人员的入职标准;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标准;不同类别、不同价值的物品各自的包装标准……这些都需要尽快予以明确。
既然如此,在居民消费能力日渐加强,快递订单量持续增加的前提下,该行业如何才能做到“绿色”发展呢?具体来说,应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快递公司应该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对工作人员和配送人员进行统一、规范的专业培训,不断加大对于个人的奖惩力度,引导其认真负责地完成物品运输工作。二是快递公司应该通过建立更加严谨的监管体系加强责任认定,在物品从发货到收货的过程中,依靠实时拍照、录像等方式进行商品溯源。这样,一旦物品出现损坏,快递公司就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其损坏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责任人。三是相关部门在研究并出台有关快递包装的各项具体标准的同时,明确各类商品能够使用的包装材料和数量,鼓励商家和快递公司使用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包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