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政策】
国家发改委:开展嵌入式监督压实责任惩治统计造假
日前,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突出问题,该纪检监察组督促国家统计局在认真核查每一件信访举报的基础上,强化主动发现问题意识,定期开展数据质量随机抽查、检查,对转交地方的统计违纪违法线索挂牌督办,同时重点关注地方建立防惩统计造假的责任制问责制、统计造假“一票否决制”等要求的落实情况,狠刹“数字出官”等歪风邪气。将持续完善各类统计违纪违法线索移送、信息共享和支持配合等制度,强化对统计督察、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处置情况的指导把关,推动国家统计局对统计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处置更加精准。同时,一旦发现国家统计局及调查队系统干部存在统计造假、以数谋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将严肃查处、精准问责,始终保持惩治数字腐败的高压态势。
【京城速递】
北京市鼓励各区各校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教学模式
北京市明确将推动大数据在“双减”工作监测等方面的应用;鼓励各区各校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将推动大数据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生流向分析、政务服务监督、民办教育综合监管、“双减”工作监测中的应用,以大数据分析推动教育监测模式变革;鼓励各区、各学校依法依规开展无感式、伴随式数据采集,探索学习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学情诊断、学业分析、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应用。
二、还将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遴选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优质社会机构,对接有基础的学校,开放教育教学应用场景,合作研发适切的在线教育产品,助力教师授课、学生上课、教学评价等全过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时,鼓励各区、各学校积极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教学模式,重构教学流程,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学生评价方式、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三、还将优化“空中课堂”精品课程,开发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知识点的优质微课;推广普及跨区、跨校、校内“双师课堂”,逐步向网络教研、课后服务延伸;构建以新技术为支撑的“融合课堂”实施体系,创新教育融合应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丰台区城市更新聚焦5大类型
日前,《北京市丰台区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正式发布。
一、丰台区将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做好大红门地区腾退产业空间的改造提升、大红门地区博物馆群一期及TOD土地整理。将城市更新分为老旧小区改造、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改造、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升级改建、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城镇棚户区更新改造5个类型。
二、在大红门地区,腾退产业空间的改造提升重点针对4家拟保留转型的市场。先期启动的是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将变身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园区建筑面积约18.6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6月全面改造完毕,一期2022年将投入运营。按规划,园区还将布局城市配套商业、滨水风情街、下沉商业及配套餐饮等项目。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将通过改造同步健全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并根据居民意愿补充公共服务设施。
三、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改造方面,对符合规划要求、具备条件的危旧楼房,适当增加建筑规模,配齐厨卫设施,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腾退空间和闲置空间补建配套设施,力争到2025年实施2栋危旧楼房和简易楼改建。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改造升级方面,鼓励将闲置老旧楼宇改造为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人员宿舍和公寓,促进职住平衡。鼓励传统商圈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
平谷区打造“农业中关村”
3月17日,平谷区人民政府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农业中关村,整合优质上市挂牌企业资源,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助推平谷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平谷区主动对接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提出借助北交所、新三板资本市场平台,促进农业中关村建设,推动平谷企业加速发展。
经过认真磋商、交流,按照“依法合规、发挥优势、互利共赢、持续深化”的原则,各方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主要包括:支持优质企业挂牌上市、广泛培育后备企业资源、开展人员信息交流共享等方面。各方同意,针对有潜力、够条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联合开展培训服务、政策解读、专家走访等活动深化培育。
平谷区加大企业上市政策奖励力度,并充分利用平谷区中小企业风险担保补偿等政策机制为企业上市提供良好的增信保障。各方将为平谷区政府单位和企业提供专业辅导,支持优质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市场服务,引导区内企业用好资本市场功能,促进形成积极的板块和投资引领效应。确立了“建设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打造农业中国芯”“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首都物流高地”“拥抱新消费生活,打造世界休闲谷”“三个打造”为主题的发展路径。
【他山之石】
成都市“税收营商环境观察员”经验获复制推广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税务局“税收营商环境观察员”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实践和各地区探索创新案例,获全国复制推广。“税收营商环境观察员”是天府新区税务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推进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要求,结合成都市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
通过聘请“观察员”,以“观察”检视不足,以“监督”推进便利化改革,促进税收营商环境优化提升。2021年4月,首批“税收营商环境观察员”正式“上岗”。天府新区税务局综合“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实践积累、税收工作熟悉度、行业领域影响度”等要素,从政府、高校、企业中选聘了20名观察员,建立起一支有广度、有力度、有深度的观察员队伍。
一年以来,观察员深入税收服务第一线,持续关注税收营商环境。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参加政企座谈等方式,收集各行各业的意见建议,并对税收营商环境评估问效。观察员发现的问题、提供的建议,税务部门照单全收、跟进办理,将意见建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举措。
【时事观察】
什么样的方法能更好救助中小企业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并用大量篇幅讲了就业的问题。“稳就业”是“稳经济”和“稳社会”的关键枢纽。当前,在“稳就业”方面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传统的稳增长目标与稳就业目标出现了一些偏差。简单的GDP增速达标不意味着就业率的达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GDP就业弹性在逐年下降。增长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以及技术对于劳动力的替代上,从而导致增长带来的就业并没有特别多,所以就业的压力是在于经济复苏与就业复苏的不匹配上。第二,就业是一个旧问题,但是现在对就业率有了一个新统计,如弹性就业被纳入就业范畴。在新业态新技术的推动下,弹性就业形势在疫情期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导致就业问题更加复杂和严峻。如何在新的统计口径里正确认识就业问题和相应政策,这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存在一个现象,大中企业和小企业间出现了急剧分化,这种分化给就业带来的压力很大。传统的“滴漏效应”、“涓滴效应”、“大河涨水小河满”的现象,在目前这几个月里还没有显现。这也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警示:
第一,目前就业形势是持续向好还是需要加速扶持?如果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下降,表明目前就业形势并没有像其它参数那样有一个企稳迹象,反而有一个持续承压的迹象。对小微企业来讲,虽然这种持续冲击的增量在下降,但是这种累计效应是小微企业难以承受的,导致的结果是小微企业在救助加速、整体刺激加速的过程中,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反而到了顶点,从而不得不通过裁员、企业关停等举措来解决目前的危机。“稳就业”如果简单地通过稳增长、稳大型企业、启动大型项目来实现,反而可能会出现“J曲线效应”,也就是说,在对企业进行救助的开始过程中,就业状况不仅没有变化,反而有所承压。第二,到底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救助中小企业?稳定中小企业发展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核心,可以说,对中小企业的救助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做了很多的抽样调查发现,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第一大问题是订单不足,开工不足;第二大问题才是由于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所导致的成本上升的问题;第三大问题是日常经营资金的短缺;最后一个问题才是发展资金的短缺。所以,对小微企业进行救助,减税降费的确很重要,降低成本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它订单,让它能够生产。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生产,减税降费对它就没有用。政府更重要的是要给予这些企业更细致的支持。一方面要给予相应的纾困基金,直接给予资金的补贴;另一方面是订单,如大型企业、大型项目的订单能否在很大程度上针对一些小微企业展开,政府采购能否对中小企业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