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速递】
北京市编制《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
近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组织编制了《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
一、为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绘蓝图、明方向。未来,北京将加快形成“一主、两辅、四特色”的慢行网络,围绕学校、医院和轨道站点周边等重点区域打造慢行交通友好环境,打造7类慢行特色街区。其中包括历史文化慢行街区、商业活力慢行街区、休闲游憩慢行街区、科技科创慢行街区、商务金融慢行街区、慢行友好居住街区和慢行友好枢纽街区。历史文化慢行街区主要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将打造健步悦骑城区,加强街道空间整体设计;商业活力慢行街区则是要以步行促进商业活力,优化提升传统商业街区环境,营造高品质街道环境;通过智能灯杆、智能斑马线等交通新技术,科技科创慢行街区将让市民感受智慧街道便捷性。
二、慢行系统规划的形成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编制过程中,就同步开展慢行系统建设的试点探索,包括城六区主干路、次干路约3200公里(双向)慢行系统整治,修建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等。要更加重视既有道路路内停车侵占慢行路权问题,既要缓解停车矛盾,又要兼顾慢行系统的改善,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慢行路权的侵占。多条胡同都设置了限速标牌,并划上明黄色的“行人优先”标识,强调行人的优先权。此前,王府井街区部分路段存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不足、一些交叉口过街距离长等问题,胡同里的交通秩序也缺乏引导和改善。近年来,随着王府井慢行示范区基本建成,周边街巷的步行体验明显提升。
三、对于大型平面交叉口、宽马路,应压缩路口,增设二次过街安全岛。过街人流量大的交叉口可以探索采用增设对角人行横道、减小转弯半径等措施,提高过街效率和安全性。在交叉路口、立交桥区和桥下空间,优化流线设计、标志设置和标线施划,确保非机动车安全有序通行。在三里屯太古里前的大十字路口,新划的斑马线采用了立体式样,宽度从4米拓宽到8米,地上还专门为非机动车施划了600平方米的红色专用车道。监测显示,行人过街效率提高50%,路口西侧的行人过街效率甚至提升了100%。十字路口的各类线杆从37根减少到14根,带来清爽的视觉感受。
北京市将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扶持科幻产业发展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设立科幻产业发展基金,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
通过办好中国科幻大会、举办“北京科幻创意大赛”、推动开发融入创意元素和首都文化特色的科幻产品、支持学校开展科幻教育等方式推动科幻产业人才集聚,培养更多优秀科幻人才。
围绕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科普供给和科普服务能力,北京实施科普智慧提升、创新文化发展等6项重点工程。
在科普智慧提升工程中,北京将推动以数字科技馆、虚拟科技馆等为主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科普平台创新升级。强化数字科普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数字科普水平。充分利用智慧化技术手段,建设即时、广泛、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
在创新文化发展工程中,北京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等融合发展。将实施科普原创作品支持计划,引导和支持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和影视艺术工作者共同创作开发一批科学文艺影视精品。同时,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设立科幻产业发展基金,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推动开发融入创意元素和首都文化特色的科幻产品。支持学校开展科幻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科幻人才。
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北京推动科技馆、博物馆和文化馆联动,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科技馆体系。推进北京自然博物馆新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建设;依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建设区域科普中心,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布局。
北京市探索运行“公物仓”机制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市场监管领域涉案物品管理“公物仓”启动仪式。今后,两部门在行刑衔接办案过程中查处的涉案物品将在一个“公物仓”中完成集中存储、管理、取证、处置,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执法更规范。
一、创新建立的市场监管领域涉案物品存储协作机制,以执法规范化为落脚点,确定了市场监管领域刑事案件涉案物品存储协作的工作办法,细化了各单位在机制运行过程中对于涉案物品的移交、流转、调用、处置等工作的职责任务与规范要求,确保涉案物品全流程规范管理。该项机制立足于解决案件办理难点,对公安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在联动执法与行刑衔接过程中扣押的大宗、特殊种类涉案物品,可以按要求就近存入市场监管部门“公物仓”或双方协商一致的地点,极大拓宽了涉案物品存储渠道,有效解决了基层办案难题。
二、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市场监管领域刑事案件涉案财物种类繁多,除了涉及金银、珠宝、名表、电子设备等常规财物,更多的则是生鲜、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需要特定储存条件的特殊物品。这类涉案物品存储条件专业性强、标准高,是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或两法衔接的重要物证。
昌平区发力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
昌平区高度重视投资工作,尤其是将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摆在首位,接下来,昌平区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攻坚行动计划,将加快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药物研发平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先进储能、智能电网等产业项目,建设国家电投科研创新基地、中兵未来兵器工业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小米创研中心及未来产业园、昌平生命谷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
昌平区还发布了招商引资中介服务机构奖励办法,对引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类项目的,将给予中介机构最高1500万元奖励;引入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的,按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中介机构最高1500万元奖励等。
【他山之石】
福州市深入推进近邻服务探索服务型社区
福州市开展新一轮社区综合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近邻服务,计划打造一批涵盖助幼、助老、助教、助医、助困等近邻服务为内容的服务型社区。以“党建超市”平台为抓手,推动党建联盟单位与小区互联互建,促进驻地单位与小区党组织结交友邻。通过梳理联盟单位“资源清单”,形成精准对接的“服务清单”,推动社区近邻服务由“独唱”变为多部门“合唱”。还推进近邻服务阵地建设,最大限度集聚各级各类治理要素、服务资源,提高近邻服务成效。一是打造“政务服务圈”。在社区服务大厅全面推广“错时工作制”“无假日社区”的基础上,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广社区“自助办”服务模式,推动“e福州”自助机入驻100个社区,实现临时身份证明申请等107个高频事项自助办理。探索在小区设立睦邻小站,将部分服务职能延伸到小区,就近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居民不出家门口就能享受各类政务服务。二是打造“康乐幸福圈”。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提升行动,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探索形成了以老年文化娱乐课堂为主的“乐学”、以社区活动和上门服务为主的“驿站”、以居家、社区、机构融合发展的“家园”3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
【前沿观点】
“首席健康官”应成为企业的标配
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行动旨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企业首席健康官,是指负责构建企业员工健康管理计划的中高层人员,负责对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管控和分析,等等,这是一种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据报道,设置这样一个职能岗位,在国内极其少见。而此次,成都高新区是在10家示范企业、专业园区、商业商务楼宇开展“首席健康官”试点示范,从机制完善、政策引导、平台建设三大工作举措予以支撑,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对企业员工的尊重和对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视。
设置企业首席健康官,应该是比较重要的着力点。这一岗位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构建企业员工的健康保障计划;负责员工健康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负责与第三方相关医疗单位沟通并提出可行的员工健康保障计划;如果员工健康出现问题,承担责任并作出反应,比如减少生产活动各要素对员工健康的不利影响。往更广的视野看,首席健康官还可以规范员工的餐饮、办公等健康标准和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健康与心理咨询等等,塑造职场新生活。企业设立首席健康官或许容易,如何让它发挥应有作用,则考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要根据企业设立首席健康官的情况及其履职情况予以奖惩,倒逼企业提升健康管理意识,提升首席健康官的履职能力。另一方面,要让首席健康官像工会主席那样具有独立性,受职工之托、忠职工之事、解职工之难、温暖职工之心,而非听命于企业负责人,不敢不愿为职工争取健康福利,如此说来,以第三方力量承担首席健康官,应该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