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璁 - 明朝嘉靖年间重臣
张璁(1475年12月27日-1539年2月24日),字秉用,号罗峰。后为避御讳,明世宗赐名"孚敬" ,字茂恭。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今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祖籍福建莆田。明朝中期重臣,"大礼议"事件中重要人物。
张璁少好经学,博学多才,但七次进京科,名落孙山。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十七岁中进士,在明世宗初年三度位居首辅,史称"终嘉靖之世,语相业者,迄无若孚敬云"。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病逝后获赠为太师,谥文忠。
张璁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改革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作为布衣出身的宰相,在温州民间生活了将近半个世纪,在瑶溪创办书院,去过茶山、仙岩、江心屿等地,对这里的人民与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并留下许多赞美诗篇。
在张璁笔下有罗峰书院的风景:"卧龙潭下书院成,白鹿洞主惭齐名。松菊已变荒芜径,溪壑更添吾伊声。"(《罗峰书院成》)有茶山的秀美风光:"我有山东一亩宅,还忆山西五美园。落日放舟循桔浦,轻霞入路是桃源。"(《游五美园》)江心寺的江浪景色:"烟波渺天际,孤屿天悠悠。浩荡疑非世,登临况属秋。霞标双塔迥,浪挟众山浮。露白蒹葭老,凌风生我愁。"(《江心寺》)
张璁毕生好学,撰著颇多,存世的有《礼记章句》八卷;《周礼注疏》十二卷;《仪礼注疏》五卷;《杜律训解》六卷等著作。嘉靖十六年,他还独力编纂《温州府志》。从这些著作中,可以了解到张璁的生平、性情、学问和功业。